椰饮市场要变天:后浪猛推前浪

椰树集团与欢乐家,这两个曾以椰汁产品叱咤椰饮市场的“前浪”,如今正面临增长失速的尴尬。

近日,欢乐家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下降3.53%,净利润骤降47.06%,支柱产品椰汁饮料收入下滑3.66%。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报告期内营收同比下降18.52%,净利润同比下降58.27%。


欢乐家2025Q1财报截图


而椰树集团虽未公开2024年销售额,但其近年增长已显疲态。2024年产值50.06亿元,同比微增0.12%。相比2013年营收40亿元的水平,椰树集团用十年时间才突破50亿元大关。

但与传统品牌的疲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蓝、禅宝、蔻蔻椰等新势力展现的爆发力——当清蓝、禅宝、蔻蔻椰等“后浪”以创新产品和精准策略加速破圈时,传统巨头正深陷产品老化、场景固化与成本压力的多重泥潭。


在椰饮市场,后浪正在猛推前浪。


市场分化:椰子水的狂欢与传统椰汁的黄昏


从外在因素分析,椰饮市场的结构性分化,正在加速新旧势力的更替。


中国椰子水市场规模从2019年至2024年以60.8%的复合增长率狂飙,2024年突破10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26.5亿美元。这一增长由新茶饮联名(如瑞幸生椰拿铁)、直播电商渗透和健康理念驱动。


基于此,清蓝的“生椰牛乳”、蔻蔻椰的鲜萃椰子水,正是踩中了这一风口。而传统椰汁市场已进入成熟期,2024年欢乐家椰汁收入同比下降3.66%,椰树集团产值增速趋近于零。消费场景固化、产品创新停滞、价格战内卷,让传统椰汁逐渐失去增长动能。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传统品牌未能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新一代消费者追求“天然”“功能性”“颜值经济”,而椰树、欢乐家仍困守“生榨椰汁”的传统卖点,包装设计多年未变,健康化升级滞后。


反观新势力,清蓝在“椰+”赛道上尽情驰骋,以“椰+茶饮”切入办公室下午茶场景,禅宝用泰国香水椰的“花香”和菲律宾火山岩椰的“矿物质回甘”打造高端体验,蔻蔻椰则通过PET瓶和立式袋装满足便携需求。这些创新不仅拓宽了椰饮的消费场景,更以差异化定位避开与传统巨头的正面竞争。

前浪沉浮:传统巨头的增长密码失效


椰树与欢乐家的困境,是传统饮料品牌增长模式失效的典型样本。


作为曾经的椰汁市场第三大玩家,欢乐家70%的收入依赖1.25L瓶装和245ml罐装两款产品,这两款诞生于十年前的“经典款”,至今仍是其营收主力。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在消费需求快速迭代的市场中逐渐失灵:年轻消费者对低糖、功能性饮品的需求激增,而欢乐家的椰汁仍停留在“生榨”传统卖点,既未推出零糖版本,也未切入咖啡、茶饮等跨界场景。



更致命的是,其营销策略仍固守明星代言模式,2024年线上广告投放占比仅22.5%,在直播电商、社交种草等新渠道布局迟缓。当杨幂代言的流量效应消退,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连接通道也随之断裂。


椰树集团的境遇也令人感叹。这家曾占据椰汁市场75%份额的巨头,2024年产值仅同比增长0.12%,十年间从40亿到50亿的缓慢爬坡,暴露了其“重营销轻创新”的战略失衡。


尽管在前两年,椰树凭借“擦边营销”和瑞幸联名的“椰云拿铁”屡屡出圈,但其核心产品仍是以红色铁罐包装为标志的传统椰汁,消费场景囿于节庆礼品和家庭聚餐。这种路径依赖导致其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75%跌至2019年的26.3%,即便在2023年营收突破50亿元,也难掩增长动能衰竭的危机——椰树用十年时间完成从40亿到50亿的跨越,而同期中国饮料市场规模已从5000亿扩张至万亿级。


传统巨头的困境,本质上是工业化时代“大单品+大渠道”模式的溃败。欢乐家的产品结构中,椰汁和水果罐头两大品类占比超80%;椰树集团更将“椰汁=椰树”的认知刻入品牌基因,导致其错失椰子水、椰乳等新品类爆发的红利。


事实上,椰树和欢乐家并非没有翻盘机会,但转型需要打破多重惯性。同时,亟待解决的也不是营销争议,而是产品矩阵的单薄。


后浪崛起:新势力的破圈方程式


与传统品牌的停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蓝、禅宝、蔻蔻椰等新势力以创新为矛,撕开市场缺口。


清蓝的破局之道在于“重新定义椰基饮品”。其“椰+”系列打破椰汁、椰子水的传统边界,将椰乳与茶饮、牛乳跨界融合,推出“生椰牛乳”“轻椰茶饮”等标志性产品。



通过尚普咨询认证的“椰+品类开创者”身份,清蓝不仅抢占了品类心智,更依托无菌冷灌技术实现72小时极速锁鲜,将保质期延长至12个月的同时保留天然活性酶。这种“技术+效率”的双重优势,使其产品复购率突破80%,成为便利店、咖啡店等高频场景的硬通货。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战略纵深——轻椰美式、椰乳冰激凌等衍生品的储备,预示着其从单一爆品向生态矩阵的进化。


禅宝的突围则建立在“全球风味地图”之上。该品牌耗时三年走遍泰国、菲律宾等8大黄金椰产区,挖掘出香水椰的“花香”、火山岩椰的“矿物质回甘”等地域特色,并通过“自然甜密码”技术实现糖酸比优化。这种“产地直采+风味定制”策略,既满足了消费者对“天然零添加”的需求,又建立起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原料壁垒。其产品矩阵覆盖100%椰子水、生榨椰汁、生椰牛乳三大品类,并通过椰子咖啡、椰乳冰激凌等战略新品,构建起早餐、下午茶、运动补给等全场景渗透能力。



蔻蔻椰的竞争力则藏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细节里。作为鲜萃椰子水赛道首个拥有自有供应链的品牌,其引入的自动化立式袋装生产线和PET瓶灌装线,既能满足多元化包装需求,又能将产能提升至行业顶尖水平。从东南亚椰林的有机种植到成品溯源的全程把控,蔻蔻椰将“鲜萃工艺”转化为技术护城河。这种“从枝头到舌尖”的品控能力,使其在便利店冷柜、新茶饮联名等渠道占据高地。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椰饮开始卷原料的背后,其实是对供应链效率的重构。如清蓝的“72小时极速锁鲜”、禅宝的全球直采体系、蔻蔻椰的立式袋装生产线,本质上都是通过缩短“产地-工厂-消费者”的链路提升新鲜度与性价比。而传统品牌仍依赖大宗原料采购和长保质期工艺,在这场供应链效率的比拼中并不占据优势。


另一方面,椰饮市场未来的竞争将向更纵深的领域延伸。清蓝布局的椰乳冰激凌、禅宝储备的椰子咖啡,预示着椰基原料正在向休闲食品、烘焙等领域渗透。


显而易见,椰饮市场的变局,本质上是消费主权转移的缩影——当传统品牌还在用工业化思维经营产品时,新势力已用“用户共创”重构研发逻辑,通过创新打开增量市场。


当然,对于新锐品牌而言,挑战同样存在。新兴品牌需警惕“重流量轻供应链”的陷阱。此外,随着赛道竞争加剧,单纯依赖网红爆品的策略难以为继,持续的产品迭代和场景挖掘将成为关键。


总而言之,这场“前浪”与“后浪”的博弈,终将重塑椰饮市场的价值坐标系——它不再属于那些靠规模与渠道称王的传统巨头,而是归于真正理解消费者、敢于打破边界的新生力量。

本文同步刊发公众号《品饮汇观察》,文中数据均来自企业公告及其它媒体公开报道,图片均来自网络、官微、社交、电商平台等,如无意中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财经   前浪   后浪   猛推   市场   椰树   传统   椰子   品牌   市场   前浪   产品   后浪   欢乐   场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