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不少人在景区吃饭时都有种 “似曾相识” 的感觉,
西安回民街的肉夹馍咬着没酥皮劲儿,腊汁肉味儿跟便利店买的速食没差,
成都宽窄巷子的担担面,麻酱稀得挂不住面,
就连青岛海鲜排档的炒蛤蜊,也裹着一股齁甜的预制蒜蓉酱,
曾经出门旅行盼着的 “一口当地味”,如今好像全被流水线的预制菜给替代了,
这事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吵翻了天。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预制菜到底把景区餐桌占了多少,
根据艾媒咨询、头豹研究院 2024 年的报告,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4850 亿元,
预计到 2026 年能突破 7490 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 20%。
现在整个餐饮行业里,预制菜的渗透率已经超过 25%,光外卖渠道就占了 38%,
一线城市的酒店更是重灾,
经济型酒店用预制菜的比例高达 73%,就连高端中餐,也有三成菜品靠预制。
网红旅行地的情况更夸张。
像西安回民街、成都宽窄巷子这些地标商圈,连锁餐饮店的后厨预制化率普遍超过 70%,
重庆有个火锅店老板就跟我透了实底,国庆旅游旺季的时候,店里一天要接 200 多桌客人,
用预制料包的话,10 分钟就能出 10 锅火锅,翻台率比现炒现煮的时候高了三倍。
现在景区房租、人工成本都在涨,很多后厨里,微波炉早就代替炒锅成了 “主力装备”,
想在景区吃口现炒菜,反倒成了难事儿。
近一个月还出了个新情况,9 月底的时候,有游客在浙江杭州西湖景区的一家网红杭帮菜馆吃饭,
点了一道 “东坡肉”,吃着感觉肉质发柴,还带着股冻货解冻后的腥味。
后来跟后厨工作人员聊天才知道,这道东坡肉是提前预制好的半成品,
加热只要 5 分钟就能端上桌,真正现做的东坡肉,得用砂锅慢炖 2 个小时。
游客把这事发到网上后,不少人跟帖说,自己在苏州平江路、南京夫子庙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点的当地特色菜,吃着都像 “速食加热版”。
首先是资本盯着这块 “肥肉”,预制菜的标准化生产特别对资本的胃口,流水线切菜配菜能做到零误差,
批量采购食材还能把成本压到最低,而且口味统一,不管开多少家分店都不怕味道不一样。
有个上市餐饮集团 2024 年的财报里写得很清楚,用了预制菜之后,单店后厨面积缩小了 60%,
人力成本降了 45%,毛利率直接飙到 68%。
这么高的回报,资本自然愿意往这个赛道里砸钱。
其次是商家实在没办法,得先 “活下去”,热门景区的房租可不是一般的高,
西安回民街核心区,一个 15 平米的小铺子,一个月租金就要 5 万块。
要是做现炒菜,炒一道菜平均要 20 分钟,翻台率上不去,根本覆盖不了成本。
用预制菜就不一样了,后厨只需要两个负责加热的工人,10 分钟就能出一桌菜,成本减了一半,
效率还翻了倍,对很多商家来说,这是没办法的选择。
最后是游客的需求也在变,现在国庆这种长假,大家旅行都跟 “赶场” 似的,
吃饭就想 “快、准、狠”,点完单几分钟就能上桌最好。
预制菜正好能满足这个需求,点单 3 分钟就能上菜。
而且现在不少年轻人对菜的 “锅气” 没那么执着了,
只要能吃饱、不难吃就行,这也让商家更没动力做现炒菜了。
现在监管部门已经在管这事了,2024 年 3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里明确规定,
预制菜必须真实标注原料、加工方式、生产日期这些信息,标识还得 “白底黑字”,看得清清楚楚。
2025 年的时候,江西铜鼓县还搞过一次 “预制菜食品领域专项监督”,
检察院联合政协委员查了 30 多家餐饮门店,
发现有商家在美团、饿了么上模糊原料信息,甚至把预制菜伪装成现炒菜。
最后查了 11 起没履行告知义务的案件,还推动全县的餐饮单位都加了 “预制菜明示栏”,让游客一眼就能看明白。
近一个月,江苏苏州也跟进了,9 月中旬开始,当地市场监管局对平江路、山塘街等景区的餐饮门店进行检查,重点看预制菜有没有明码标注。
检查中发现有 5 家店没按规定标注,当场要求整改,还对其中 2 家情节严重的进行了处罚。
对咱们游客来说,也有 4 个小技巧能避开预制菜,
第一看锅气,现炒菜的边缘会有微焦的痕迹,青菜吃着会有淡淡的 “锅巴香”,预制菜颜色都很均匀,没这种痕迹,
第二闻香气,现炒菜的香味层次多,葱姜、肉脂、酱香能分出来,预制菜大多是浓郁的调料味,口感没层次,
第三查温度,现炒菜表里温度一样,预制菜经常是外面热、里面凉,
第四盯速度,爆炒类的菜要是 5 分钟内就上桌,大概率是预制菜,因为中餐爆炒从备料到出锅,
通常要 15-20 分钟,太快了不符合流程。
其实大家也不用太失望,真正的地方风味没消失,只是不在网红滤镜里,藏在那些老巷子里。
西安洒金桥老巷里有个肉夹馍铺,老板用老汤慢炖 8 小时的腱子肉做馅,烤出来的酥皮能掉三层,
成都玉林路居民楼下的担担面,麻酱是现调的,红油是自己榨的,辣劲特别足,
青岛老街区的海鲜馆,蛤蜊都是现捞现炒,蒜蓉酱带着新鲜的辛辣味。
这些小店靠手艺对抗标准化,才是地方风味的 “传家宝”。
就像近段时间,有游客在武汉户部巷旁边的小巷里,发现了一家开了 20 多年的热干面店。
老板每天凌晨 4 点起来熬芝麻酱,面条也是自己压的,每天只卖 300 碗,卖完就关门。
游客说,这碗热干面吃着跟户部巷里那些速食版的完全不一样,芝麻酱香得能挂在面条上,
这才是武汉热干面该有的味道!
说到底,不是预制菜本身不好,而是要在风味和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旅行吃当地菜,图的就是那口 “只有这里有” 的独特滋味,
下次再去旅行,别光盯着网红榜单,多往飘着铁锅油烟的小巷里走走,
说不定就能找到最本真的旅行味道。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