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东阿县申请的“中国生态美食文化名城”,经过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专家组的严格评审,正式通过现场评定。这场从食材源头到文化传承的深度考察,不仅是对东阿县生态美食产业的全面检验,更让这座黄河岸边的千年古城,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美食为媒”的发展理念,站上了全国舞台。
4月15日,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名誉主任、中国食品报社总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国学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彤带领专家组抵达东阿县,成员涵盖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领域的多位权威学者与行业领袖。评审首日,专家组通过座谈详细了解了东阿县生态美食文化的整体规划与产业布局。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辉在汇报中强调:“东阿县抢抓政策机遇、立足资源禀赋、深挖特色优势,坚持生态、康养、美食文化产业链条化,持续擦亮‘阿胶养生·黄河怡情’文旅特色品牌。”
评审期间,专家组深入多家企业工厂与餐饮名店,展开了一场“从源头到餐桌”的立体化考察。在新城街道黑毛驴养殖基地,数千头黑毛驴在标准化养殖场内悠然进食的场景令专家们印象深刻。养殖基地依托“政府+企业+农户”模式,不仅辐射带动全县及聊城周边毛驴养殖3.5万头,更将驴肉火锅、阿胶养生宴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黄河鲤鱼则展现了另一番生态图景,凭借无公害认证和全程冷链物流,已成为京津冀高端餐饮市场的“金字招牌”。在东阿酒厂窖池前,传承人现场展示"老五甑"酿酒技艺,木锨扬渣的节奏与智能温控系统形成奇妙共振。专家组对食材全程可追溯体系频频点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晨光感叹:“从养殖到加工,东阿为生态食材树立了行业标杆。”
作为阿胶的发源地,"阿胶世界"之旅更显深度。阿胶世界和阿胶博物馆让专家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生生不息,透明工厂里,从国外引进的分子级检测仪正对驴皮胶原蛋白进行指标筛查,隔壁车间的老师傅却仍遵循"金锅银铲"的古法熬胶。在阿胶博物馆,从商代甲骨文记载到明清贡胶文牍,千余件文物串联起三千年的滋补文化史。当传统文化基因注入现代产业肌体,产生的不仅是经济价值,更是文明传承的当代样本。
北关美食街是新城街道较为集中的餐饮聚集区,餐饮饭店总数达100余家,街头巷尾的老字号同样讲述着传承的故事,拥有百年历史的老铜城火锅店,以炭火铜锅熬煮驴骨汤底,搭配手打驴肉丸,让“非遗”技艺在热气蒸腾中焕发新生。黄河滩推出的“糖醋鲤鱼”等特色美食,制作工艺独特,口味鲜美,堪称“一桌盛宴中的灵魂”,深受食客喜爱。
东阿县的生态优势,为美食文化提供了天然底气。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48%,黄河水系的滋养与无污染的农耕环境,孕育出黑毛驴、黄河鲤鱼、高集豆腐皮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500余家生态餐饮企业星罗棋布。更令人瞩目的是,“阿胶+文旅+电商”等模式将美食与旅游、文化深度捆绑——阿胶世界景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线上平台驴肉制品销售额逐年增长,一条“吃住游购”的全产业链已然成型。
在评定反馈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东阿县生态食材品质卓越、文化特色鲜明,完全符合“中国生态美食文化名城”标准,实现了从“地方味”到“国家牌”的跃升。
如今,评定结果即将公示,东阿县这张“国家级生态美食名片”正缓缓展开。这里的故事,关乎古老的技艺如何在现代焕发生机,更关乎一方水土如何以美食为纽带,书写生态与人文共荣的新篇章!
来源:东阿文旅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