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乐视电视突然扔出一封公开信,矛头直指南京中电熊猫家电现在叫南京静业家电了,说对方欠自己1495万赔偿款,还靠更名、破产躲债。
可有意思的是,乐视自己还欠着外界十几亿呢,这时候跳出来讨钱,不少人都猜是不是想借双11博眼球,乐视后来跟第一财经记者说没这回事。
这事得从2019年说起。
那时候乐视还在业务调整期,乐融致新刚从乐视致新改名没多久,融创也成了大股东,它急需一个稳当的电视代工厂。
乐视那时候选南京中电熊猫,估计就是看中人家有央企背景,觉得合作能靠谱点。
从2019年初到2022年3月,乐视前后委托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代工了40万台电视,光采购额就快4.5亿,而且是“预付定金+全款提货”的模式,按说合作诚意给得很足了。
本来合作看着挺顺,可没成想,不少新品上市还不到一年就出了大问题。
屏幕要么蹦出横竖线,要么直接漏液,坏的机子数量可不少。
乐视为了保住用户口碑,自己掏腰包垫了1400多万售后钱,换屏换机全扛了。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中电熊猫之前告上游成都屏厂,拿到过600万赔偿,可这笔钱一分都没分给乐视。
2022年8月乐视就发过公开信吐槽这事,说中电熊猫对售后推三阻四,结果到了10月,中电熊猫东莞分公司直接遣散员工、关了工厂,连沟通渠道都断了。
协商走不通,乐视只能打官司。
2021年12月案子立了案,2024年1月北京朝阳区法院一审判了,中电熊猫和它东莞分公司得给乐视关联公司天津智融创新赔1347万多。
本来想这判决下来就能拿到钱了吧?但后来发现,双方都不服,又上诉了。
2024年6月北京三中院二审,还是维持原判。
可你说巧不巧,二审判决前4天,中电熊猫突然改名叫“南京静业家电”,把“中电熊猫”那几个能体现央企背景的字全去掉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想躲债。
就算改了名,乐视也没放弃,又起诉要2023年7月到2024年12月的质保费。
2025年6月,法院又判南京静业家电赔近70万。
可这两次判决的钱,乐视到现在都没拿到2025年9月,南京静业家电被它的关联公司东莞中电熊猫科技申请破产了。
现在乐视说的1495万赔偿款,就是这两次判决的钱加上保全费、诉讼费和迟延履行金,可对方一破产,这笔钱基本就成了泡影。
乐视和中电熊猫,当年在电视行业都算有头有脸的角色,现在却都成了边缘化的存在。
先说说乐视,2013到2016那几年,它的超级电视是真火。
靠互联网模式,加上性价比高,一年能卖近600万台,市场排名前三,算是智能电视里的“顶流”之一。
可现在再看,2025年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乐视在国内彩电市场线上线下都没进前20,调研机构统计的时候,都把它归到“其他品牌”里,份额少得可怜。
今年双11,乐视也想冲一波销量,65英寸电视卖1999元,85英寸卖3499元。
本来以为能靠低价吸引点人,结果跟小米的红米、创维的酷开、海信的Vidaa比,这个价格根本没优势。
更别提乐视自己还欠着外界十几亿,之前找南京当地部门、中国电子纪检监察反映讨钱的事,要么说不处理,要么让等法院执行,维权路走得特别难。
乐视现在的处境,挺像曾经的行业新星慢慢被市场遗忘,想靠讨钱或者促销翻红,怕是没那么容易。
再看中电熊猫,它的“祖上”更风光中国第一台电视就是它主导研发的,后来在电视面板领域也是重要供应商,算是行业里的“老资格”。
可从2020年开始,它就慢慢退出显示产业了。
2020年下半年,京东方收购了它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当年12月底就正式接手了,中电熊猫从此没了核心的面板业务支撑。
到了2025年10月,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校招,核心业务都变成了防务装备、数智装备,电视和显示产业早就不沾边了,等于彻底退出这行了。
而且中电熊猫在代工领域也没了存在感,调研公司做全球电视ODM代工工厂统计的时候,根本没把它算进去。
中电熊猫从显示巨头到退出电视行业,也能看出传统家电企业转型有多难跟不上技术迭代,比如液晶面板被OLED、MiniLED替代,又打不过头部企业的竞争,很容易就被市场淘汰。
乐视拿着3份法院胜诉判决书,却拿不到1495万赔偿款,这事其实戳中了很多中小企业的痛点。
很多中小企业跟乐视一样,就算赢了官司,对方只要一更名、一破产,之前的判决就成了“一纸空文”。
毕竟中小企业没那么多资金和人力去追着要债,也没能力应对对方各种躲债的手段,最后只能吃哑巴亏。
更难的是,中电熊猫背后有央企背景。
我查了企查查的数据,南京静业家电的股东是熊猫电子集团和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而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又由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控股,中国电子有限公司的大股东还是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这种背景下,乐视找当地部门、中国电子反映问题,自然很难得到有效回应。
这种沟通壁垒,对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是没办法打破的。
其实乐视和中电熊猫的纠纷,不光是两家公司的事,更像是家电行业旧时代的落幕。
以前互联网电视靠“硬件+内容”能火,传统制造企业靠面板技术能立足,现在不一样了。
2025年国内电视市场,前八大品牌占了九成以上的份额,品牌集中度特别高,像乐视、中电熊猫这样的企业,要么被边缘化,要么只能退出。
就像有行业分析师说的,现在电视行业技术更新快,渠道也变了,跟不上的企业迟早会被淘汰。
乐视欠着十几亿还在讨1495万,中电熊猫退出电视业,这俩的故事其实在告诉我们,家电行业的旧时代已经过去了,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想活下去就得跟着市场变,不然就算曾经再风光,也难逃被遗忘的命运。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