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留学生争议”:撕开中国制造全球化转型的深层矛盾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与地缘政治波谲云诡交织的时代浪潮里,董明珠那句“绝不用留学生”的言论,如同重磅炸弹,在舆论场掀起惊涛骇浪。这一言论激起的涟漪,远不止局限于一时的口舌之争,而是如同一面镜子,清晰折射出中国制造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艰难摸索、奋力前行时所面临的复杂且深刻的深层矛盾。这场沸沸扬扬的争议,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人才观念的激烈碰撞;往深层次剖析,实则是传统守旧经营思维与现代开放全球化战略之间的短兵相接,是企业在安全焦虑与创新渴望之间的艰难挣扎与矛盾共生,更是中国制造奋力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实现产业升级蜕变过程中,必须直面且妥善解决的时代核心课题。

一、数据鸿沟背后的战略迷失

2024年上半年财报呈现出的数字冰冷而刺眼,像是一记沉重的警钟,无情地敲醒人们,勾勒出格力在全球市场的窘迫与尴尬处境:仅仅15%的海外营收占比,与美的41.92%、海尔超50%的数据相较,差距悬殊,令人咋舌。这组数字所反映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份额多寡差异,其背后更是企业战略视野宽窄、格局大小的分野。当美的凭借并购库卡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惊险一跃;当海尔在全球布局十大研发中心,构建起庞大且高效的创新网络,不断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时,格力却一味地在“专注空调主业”的坚守中故步自封,逐渐与全球化的技术革新浪潮失之交臂,在时代发展的滚滚车轮下被越甩越远。

更具荒诞与讽刺意味的是,回顾格力的发展历程,其本身就是一部生动鲜活、可圈可点的开放合作奋斗史。创业初期,格力大胆引进日本先进的压缩机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启了自身的发展征程;而后与德国博世开展深度联合研发,借助国际先进技术与理念,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与飞跃,每一步成长都深深烙印着国际资源深度赋能的痕迹。可如今,格力却以莫须有的“间谍风险”为由,将留学生群体拒之门外,这种战略上的自相矛盾、前后不一,就好比一位经验丰富的航海者,亲手拆除曾经助力自己乘风破浪、远航前行的风帆,在全球化这片广袤无垠、波涛汹涌的汪洋大海中,逐渐迷失方向,陷入迷茫与困境,找不到前行的道路。

二、争议背后的多维认知困境

(一)因果链条的简单化误读

将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成功单纯片面地归因于国际化人才引进,这无疑是对复杂商业竞争环境和多元影响因素的粗暴简化,是一种不全面、不客观的认知。以华为为例,其每年投入超过营收20%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凭借着持之以恒的高强度研发投入,构建起坚不可摧的5G技术壁垒,在全球通信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掌握行业话语权;美的则通过一系列巧妙且成功的资本运作,如并购库卡机器人,实现了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转型。这些行业标杆企业的成功实践都在有力地诉说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企业竞争力的铸就,是技术研发、资本运作、市场策略、人才团队建设等多种关键要素协同作用、共同发力的结果。留学生群体凭借其海外学习生活经历,能带来独特的国际视野与创新思维,这固然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源泉,但绝非决定企业成败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二)安全焦虑与理性判断的失衡

在当前中美科技博弈日益激烈、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企业对技术安全产生担忧,这本无可厚非,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毕竟,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旦泄露,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然而,董明珠将整个留学生群体不加区分地贴上“间谍风险”标签的做法,无疑是认知上的严重偏差与过度反应。在缺乏官方权威统计数据支撑的情况下,仅凭主观臆断和无端猜测就做出这样的论断,不仅深深伤害了广大满怀热忱、学成归国奉献的留学归国人才的感情,更暴露出企业在风险管控方面简单化、片面化的思维模式。

事实上,诸多优秀企业已经通过积极有效的实践证明,安全与开放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面。华为设立网络安全评估中心,主动接受国际社会的严格审查监督,既向全球展示了自身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坚定立场和可靠保障,消除了外界的疑虑,又赢得了国际合作信任,为自身的全球化发展铺平道路;海尔推行“本土化研发 + 全球化协作”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研发资源,充分发挥本土研发团队对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和海外研发中心的前沿技术优势,实现了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这些成功案例都清晰地表明,只要企业能够建立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就能够在保障技术安全的前提下,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人才、技术、市场等资源红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历史镜鉴中的传承与变异

(一)留学先驱精神的时代嬗变

从被誉为“留学生之父”的容闳,积极推动幼童赴美留学,开启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先河,到钱学森冲破重重阻碍、克服千难万险归国效力,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留学人才始终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成为推动国家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同时代的留学运动,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历史使命。晚清时期,国家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师夷长技”的留学潮是单向的技术引进学习,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抵御列强侵略;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紧张对峙,钱学森等科研人才归国后的科研攻关主要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为国家构建起坚固的国防安全屏障;而当今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知识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传播,留学潮则更多地体现为双向的知识流动与创新协作,留学生们在海外学习先进知识技术的同时,也将中国的优秀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种历史语境的巨大变迁,要求企业必须以更加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心态看待留学人才的价值,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在推动企业全球化创新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二)行业特性差异下的认知错位

岭南画派艺术家留学日本,将西方绘画技巧与中国传统艺术相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但艺术领域的留学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两者的行业特性存在巨大差异,不能简单地进行类比。艺术创作更注重个人灵感、审美表达和文化融合,而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则更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工程化以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相比之下,施一公创办西湖大学,汇聚全球顶尖科研人才,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颜宁归国投身基础科学事业,在生物学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比亚迪吸纳海外新能源专家,提升自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实现了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和市场份额的稳步扩大。这些科技领域的案例更能直观、准确地说明留学人才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不同行业由于其自身特性,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决定了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去衡量留学人才在不同行业中的价值和作用,企业需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战略和引进计划。

四、破局之路:构建新时代人才战略

面对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制造企业迫切需要一场深刻而全面的人才战略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管理机制。在核心技术领域,由于其敏感性和重要性,要强化安全审查,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核心技术安全无虞;而在市场、研发辅助等岗位,则应扩大开放力度,积极吸引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经验的留学生加入,为企业带来新的理念、方法和市场信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全球人才资源。

其次,要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培养。通过开展海外培训项目,选派优秀本土人才到国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学习交流,让他们亲身感受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联合项目,与全球顶尖团队合作,在实践中拓宽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本土人才既能深入了解国内市场和文化,又具备国际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最后,要积极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构建“全球资源整合 + 本土创新转化”的开放生态体系。加强与全球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交流,广泛吸纳全球创新资源,建立全球创新网络;同时,注重将引进的国际资源与本土创新优势相结合,实现全球资源的本土化创新转化,让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才在开放、包容、协作的环境中充分交流碰撞,迸发创新活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与挑战。董明珠的言论争议,恰如同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在追求技术安全的同时,切不可因噎废食,过度保守;在坚守本土优势的同时,更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的姿态拥抱全球创新。唯有打破非此即彼、故步自封的思维定式,在开放中保障安全,在创新中平衡风险,中国制造才能真正突破“低端锁定”的困境,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赢得尊严与未来。这已不再仅仅是格力一家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制造行业走向世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认真思考并回答的时代之问,关乎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未来走向。




作 者


萧毅,笔名从容,毕业于甘肃联合大学英语系,主要从事股票二级市场投资和书画精品收藏,著有《从容操盘手记》等书,现任深圳永毅科技投资和珠海德益投资公司的董事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留学生   本土   矛盾   领域   时代   人才   财经   全球   行业   国际   技术   企业   董明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