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2日,由江苏省材料学会主办的2025国际前沿材料大会(ICFM2025)在太湖之滨无锡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会,参会人员达1100多人次,其中海外学者占比达11.3%,创历届新高。
全球智汇:开幕式彰显学术高度
4月19日上午举行大会开幕式,大会常设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纳米能源和系统所所长王中林,省材料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胡征教授和国际材联前主席Osvaldo N. Oliveira Jr.教授分别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中林
王中林主席在致辞中肯定了大会在促进材料前沿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大会聚焦国际材料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是对世界材料专业性国际会议的一个有益补充。“本次大会在江苏召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在学术交流分享中能体现出前瞻性和国际性,并且起到引领和标杆作用。”
▲省材料学会理事长胡征
“大会对推动材料领域国际合作,促进产学研发展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作为主办单位的代表,胡征在致辞中表示,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能源转型、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重大领域对材料的性能、功能与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材料科技工作者,我们既是技术突破的探索者,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使命的践行者。唯有以开放促合作、以创新谋共赢,方能应对全球性挑战,引领材料科学迈向新高度。”他表示,近年来,江苏省材料学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能源材料、纳米技术、生物医用材料、智能材料等方向,搭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地方产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国际材联前主席Osvaldo Oliveira教授通过视频方式致辞,回顾了大会的发展历程。作为大会从创立到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Osvaldo教授参与了迄今为止全部三届大会并受邀担任了两届大会主席,第二届大会的时候更是不远万里从巴西赶到中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他对大会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群星闪耀:主旨报告勾勒未来图景
大会首日呈现七场顶级学术盛宴。在19日举行的大会报告阶段,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瑞典和丹麦等地的7位顶尖材料科学家作了精彩的大会主旨报告。他们分别是:王中林院士“用于高熵能量和系统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吕坚院士“使用增材制造的前沿材料的最新发展”;Lars Samuelson院士“从基本材料物理学到实际的光电领域应用”;赵东元院士“用于应用的功能性介孔材料的合成和超组装”;江桂斌院士“新污染物和环境材料的基础研究”;Oliver Schimdt教授“模块化微型机器人:处于人工生命的边缘”以及岳远征教授“材料科学的新前沿:金属有机框架玻璃”。
薪火相传:三大奖项激励创新梯队
4月19日下午的颁奖典礼成为大会亮点。19日下午,大会期间隆重颁发了“ICFM前沿材料科学家奖”“ICFM青年科学家奖”“ICFM研究生奖”三个国际奖项。颁奖仪式由大会主席吕坚教授主持,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韩雅芳教授宣布获奖人选。
本次大会共有三位科学家荣获ICFM前沿材料科学家奖,分别是范智勇、王荣明和武英教授。另外,共有8名青年才俊以及15名后起之秀分获ICFM青年科学家奖及ICFM研究生奖。
多维对话:分会场激发创新动能
4月20日—21日举办分会场学术交流,主要围绕能源和环境材料、先进电子和信息材料、先进生物和仿生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先进低维材料和材料基础研究等六大主题,来自19个材料研究领域的逾800位报告人作高水平学术报告,吸引了千名参会人员到场。大会收集80多位报告人墙报展示。与会人员都对大会组织安排、报告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也期待国际前沿材料大会这个会议品牌能越做越好,为材料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建立更好的平台。
产业赋能:无锡打造创新转化枢纽
大会秘书长、省材料学会秘书长强星和大会秘书长林剑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大会落地无锡,既是看中无锡作为长三角科创枢纽的区位优势,也期待依托其雄厚的产业基础,加速材料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江苏辐射全世界。正如大会宣言所述:“在这里,我们不仅见证材料的进化,更在书写人类文明的未来。”(作者:省材料学会 编辑:谢长美)
更新时间:2025-04-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