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重庆农民冒死救下的小红军,离开时是乞丐,报恩时成将军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park

编辑|t


引言

1934年冬天,四川秀山县梅邑镇,一声冷枪打碎了一个小红军的脚踝,也打碎了他的命运。他叫段苏权,十八岁,红军独立师政委。中弹那一刻,他还想着策应主力东进;半个月后,他已经成了拄着拐杖、拿着土碗的乞丐。

拄着一副拐杖,拖着一条碎腿,靠屁股爬路,靠乞讨活命,从梅邑镇一路爬到了攸县皇图岭,爬了半年,爬了几百里。期间到重庆地区时,几乎饿得晕厥,还好有好心的农民冒死悄悄救下了这个小红军。

几十年后,当他活着回来时,已不是少年模样。这个曾经的“乞丐”,穿上了将军的军装,只为找回当年那个救过自己一命的农民兄弟。

一枪打碎的不止脚踝,还有命运

1934年11月25日,四川省秀山县梅邑镇,山路泥泞,夜色翻滚。段苏权率领黔东独立师刚从连番苦战中跳出包围,还没喘口气,一声冷枪响彻街巷。一颗子弹,从黑暗中钻来,直直打穿了段苏权的右脚踝,骨头碎得像碾碎的瓦片,鲜血瞬间涌出,染红了半条街道。

这一年,他18岁,是红六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黔东独立师政委。贺龙、任弼时亲自挑选,任务是率800余人,400余枪,在黔东与敌人周旋20天以上,掩护红军主力东进湘西。期间大小战斗20余次,调动敌军过万,成功策应了东进计划。

子弹飞来时,他正带着通讯班冲入梅邑镇中街,前脚刚踏上青石板,枪声便钻进了耳膜。段苏权倒地,疼得连话都说不出来。战友们红了眼,冲进镇中,占领梅江场,开仓济民。而他,被背上马,勉强挺直了腰,血却滴落成线,蜿蜒在山路之间。

敌军蜂拥而至,民团像嗅到腥味的野狗,一路围堵。独立师不断有人牺牲、被俘、失散,眼看局势凶险,师长王光泽做出痛苦决定:将段苏权安置在四川秀山县雅江乡一户农民家中。这是生死之别——继续带着他,只会全军覆没。

段苏权,这位长征路上已经被办了追悼会的小红军,在四川省秀山县一个破旧的茅草屋中,被命运丢进了风雨里。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土路尽头,贫苦农民李木富接过了这个血肉模糊的年轻人。半个月里,屋檐漏水,屋中生烟,李木富熬米粥,用草药敷脚,省下自家仅有的粗粮,悄悄喂他。

段苏权伤口化脓,脚踝几乎腐烂,却咬牙不吭一声。半个月后,他说,要去找部队。李木富听完,二话不说,请来木匠,削了副拐杖,还递给他一个土碗,说:“上路用得着。”

一副拐杖,一个土碗,半条命,段苏权出发了。

李木富的小碗拐杖,撑起半条命

四川省秀山县到湖南茶陵,地图上不过几百公里,现实里却是一条血路。段苏权拄着拐杖,每走三步脚就像被刀割一次。伤口溃烂化脓,骨茬外露。他咬着牙,靠两根拐杖和一腔不灭的意志,走了不到十里,腿断了,拐杖也磨断了。

双脚无法支撑,他换了种走法:“屁股走路”。手撑着地,屁股拖着身子,膝盖和手掌磨破了皮,伤口沾满了尘土,每前进一步,都像刀割皮肉。

途中,他到达川湘边境的茶洞镇。这里人烟稠密,但对红军极为戒备。乞丐成群,他混在里面,靠土碗接济度日。土碗里的饭渣和水,是他一天的全部食粮。

1935年春,他爬到了永顺县王村,腿脚几乎彻底废掉,手肘脱皮流脓。这里是苗寨聚集地,语言不通,身形狼狈,他几次险些被当成“流窜土匪”打死。无奈之下,他动了另一个念头:沿河而下,到岳阳,再想法子回湖南茶陵养伤。

搭便船、爬煤车、靠乞讨和土碗讨饭——段苏权靠着半条命和一个土碗,一路逃生。

岳阳,古老的水城,他在这里等了一列运煤火车。火车车厢里煤灰飞扬,他趴在煤堆上,靠着拐杖顶着身体。列车驶向萍乡时,他两次被发现,差点被推下车,只好靠土碗作掩护,谎称自己是逃荒灾民。

终于,在1935年7月,他抵达攸县皇图岭。短短半年多时间,从梅邑镇到皇图岭,段苏权走了整整700公里,活生生从一个红军政委,爬成了一个满身污血的乞丐。

但段苏权没有倒。他把伤腿绑起,继续拄着土碗、拖着伤身,准备朝着茶陵方向爬。因为在他心里,回到茶陵,就是回到党和红军的怀抱。无论代价是什么。

这条布满荆棘和血泪的回归路,注定了他日后一生的光辉轨迹。而他,也在一次次几近绝望的挣扎中,锻造出了钢铁意志。

从“坐讨”少年到军中将星

皇图岭,攸县,夏末蝉鸣。段苏权拖着半条命,拄着拐杖,在小镇街头蹒跚而行。天很热,地很烫,脚下破烂的草鞋几乎烧化。他靠着沿街讨饭,逐步向茶陵靠近。

1935年秋,他终于重新与红军接上了联系。归队那天,战友们几乎认不出眼前这个脏兮兮、满身疮痍的少年。这个被误以为“已经牺牲”的政委,竟靠着一副拐杖和一个土碗,爬回来了!

归队后,段苏权经过短暂疗伤,迅速重返战斗岗位。此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大战役中,他冲锋陷阵,智勇兼备。先后担任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最终官至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政委。

1955年,授衔典礼上,段苏权佩戴少将军衔,胸前勋章熠熠生辉。他挺着当年那条打碎过、爬回来的右腿,站得笔直。

而段苏权没有忘记半生救命之恩。1983年10月,已是全国人大常委的段苏权,专程回到四川,在秀山县苦苦寻找。当年那个给他拐杖、土碗、稀饭的李木富,已经白发苍苍。段苏权紧紧握住老农民的手,沉默良久,泪如泉涌。

这一幕,像极了几十年前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只是这一次,身穿将军军装的段苏权,再也不需要爬着乞讨了。

这就是段苏权,一位用屁股爬出来的将军。背后,是一代红军的苦难与崛起,也是人民群众用命护下的希望与光荣。

参考资料

开国少将段苏权负伤致残乞讨回家 建国后寻找救命恩人-人民网-2013年01月18日

段苏权:历尽艰险重回革命队伍-中国军网-2024-04-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茶陵   攸县   红军   秀山   乞丐   农民   政委   重庆   脚踝   拐杖   将军   半条命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