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测血糖血压准吗

一、血糖测量:技术尚不成熟,准确性存疑

  1. 技术原理
    智能手表主要通过两种技术尝试无创测血糖:
    光学传感器法(如华为Watch 4):
    通过TruSeen 5.0+传感器分析血液流动特征与血糖水平的关联性,结合大数据算法进行风险预测,
    并非直接测量血糖值电化学法
    部分产品声称通过微型电极与皮肤接触产生电流,电流大小与血糖浓度成正比。
  2. 准确性问题实验误差显著
    有用户将手表绑在茄子上仍能显示“血糖值”,表明其抗干扰能力不足。
    医学界质疑
    中日友好医院专家指出,目前无创血糖监测技术尚不成熟,无法用于临床诊断。美国FDA也警告消费者谨慎使用此类设备。
  3. 适用场景
    仅适用于
    趋势观察或早期预警,不能替代传统血糖仪或静脉抽血检测。

二、血压测量:部分技术获认证,但误差仍存在

  1. 技术原理
    智能手表测血压主要有两种方法:
    传统示波法(如华为Watch D):
    通过微型气泵和压力传感器模拟袖带式血压计,加压后感知脉搏波变化,
    需医疗认证光电容积脉搏波法(PPG)
    利用LED绿光检测血液流动特性(如脉搏波传导时间PTT),结合算法估算血压值。
  2. 准确性问题示波法
    虽经医疗认证,但测量结果仍受佩戴松紧度、手腕姿势、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
    PPG法
    受运动伪影、个体差异(如血管弹性)限制,准确性低于医用血压计。
  3. 医学评价
    医生普遍认为,智能手表的血压监测可作为
    日常趋势参考,但诊断或治疗需以医用血压计为准。部分产品(如dido气泵血压手表)通过国家医疗器械认证,但标注“血糖预估功能仅供参考”。

三、共同局限性:个体差异与环境干扰

  1. 个体差异:皮肤厚度、温度、湿度、血液循环等生理特征会影响测量结果。年龄、性别、BMI等因素可能导致脉搏波与血压相关性模型失效。
  2. 使用环境:温度、湿度、佩戴位置、表带松紧度及肢体活动均可能引入误差。

四、结论与建议

监测项目

智能手表定位

专业设备必要性

血糖

趋势观察、早期预警(误差较大)

传统血糖仪/静脉抽血(临床诊断必备)

血压

日常趋势参考(部分技术获认证)

医用血压计(诊断/治疗金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血糖   手表   血压   华为   智能   血压计   脉搏   误差   测量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