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戈壁的风沙里挺了半个世纪的巨型标语,被网红一夜之间碾成伤疤!
半个多世纪的精神丰碑——1967年官兵用铁锹刨出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曾是飞行员的生命坐标,如今却成了某人玩漂移、博流量的背景板!
更离谱的是,被扒到真相后,这人不仅不认错,还反咬一口甩锅网友,甚至暗示“有人陷害”……
19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落户新疆哈密。
那时候,戈壁滩的辽阔不是浪漫,而是挑战——飞行员训练时一旦遇到沙尘暴或者方向判断失误,就可能迷失在这片无边无际的荒原。
为了给飞行员指路,官兵们用经纬仪测量,用皮尺丈量,一铲一铲地刮去了深色砾石,露出白色碱土,刻下了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每一个字长宽接近50米,从空中看,仿佛就是一座巨型路标。它不仅是导航,更是一种精神坐标。
这些字在戈壁上的存在,就是历史写在地上的一页。
摆在今天看,它们承载的是那个年代实事求是、为人民奉献的气质,也象征着中国空军的使命感。
更让人动容的是,第八航校后来培养出来的人才,影响深远——包括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都是在这样的精神熏陶中成长起来的。
几十年里,风沙没有把它掩没,偶尔飞过的航班和训练机依然能从高空看到这句字——它像是在告诉每一位飞行员:你飞得再高,也要记得自己是谁、为了谁。
然而,纵使它经得住自然侵蚀,却没能挡住一些人为了虚假的流量而伸出的手……
2024年夏天开始的卫星图像,记录下了令人心痛的一幕——标语中“人民”二字之间出现了清晰的车辙,并不断加深、扩大。
到了2025年春天,沟壑已经深得能埋下一个人的手掌厚度。
从航拍影像上看,那破坏痕迹如同伤疤,割裂了这片戈壁上的精神图腾。
事情的源头,是一名短视频平台上的博主。
他为了制造所谓的“视觉震撼”,开着越野车直接在标语笔画里转圈漂移——四驱车的轮胎在碱土上撕出一个个痕迹,他自己却在视频里哈哈大笑,把它当成独特的“打卡”。
视频发出来后,靠着猎奇画面吸了一波关注。
但等到网民发现这是在新疆哈密的一处历史地标时,舆论立刻炸锅。
按理说,这种破坏行为曝光以后,最起码也该有句真诚的道歉。
但现实却是另一番光景——这位网红迅速删掉所有涉及的视频,然后在评论区和直播间一口咬定“车辙早就有人弄过”,甚至反指网友是在“网暴”他,还有阴阳怪气的暗示“可能有人故意陷害”。
这种态度,不仅伤了守护这个标语的人的心,也激起了更多公众的愤怒,因为这里已经不只是地面的一段字,而是民族记忆的一个部分。
任谁都不希望自己国家的文化符号被这样轻慢。
当这种态度被更多人看到,舆论压力开始积聚。网友们在评论区提出了尖锐的问题:“你知道这五个字的意义吗?”、“你为什么非要踩在上面飘车?”
一时间,这件事从地方事件升级成了全国讨论的话题。
而它还能继续发展,是因为出现了另一拨人,他们选择了行动,而不是嘴上的指责。
标语被破坏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另一个自媒体博主陆遥的耳中。
他在平台上的网名叫“略靠谱旅社”,平时就经常记录旅行中的故事。
这一次,他和伙伴们没有多想,直接开车从几千公里外出发,一路向西,奔向那片戈壁。
六天时间、两千多公里,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
修复这五个字不是简单的劳动,为了不造成新的破坏,陆遥他们一开始就决定:材料必须和原本的戈壁砂石质感几乎一样。
他们跑遍了哈密的矿业公司和砂厂,反复比对,直到找到颜色、颗粒度都几乎一样的黑色砂石。
之后,就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人工回填。
一趟趟地运石,一次次地铺撒、压实。
最终,五个人用了27车次,累计回填了足足20吨砂石,把那两道深沟填平、覆盖,让字恢复了应有的完整。
修复结束后,陆遥并没有就此停下。
他联系了长光卫星公司,用“吉林一号”卫星拍摄了修复后的标语画面,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
高清图上,五个大字重新在戈壁中闪现,像是经历了一场洗礼。
如今,那片戈壁依旧辽阔,“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重新清晰地躺在大地上。
它们是历史的印记,也是信仰的灯塔,更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上观新闻:《戈壁滩“为人民服务”标语遭破坏,官方已介入》2025年10月15日
上游新闻:《“为人民服务”地标被破坏,哈密官方回应:已介入调查,后期将对受损大字进行整体修复和保护》2025年10月15日
澎湃新闻:《新疆戈壁滩“为人民服务”大字遭人开车漂移破坏,博主跨越2000公里、动用卫星修复,人民空军:向您致…》2025年10月14日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