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毛泽东在铜鼓的生死时速,2银元改写历史!

1927年,那是个风激荡、局势瞬息万变的年份。“八七会议”后,毛泽身负使命,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回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9月,他从安源出发,目标是前往铜鼓,去组建起义部队。

当时的毛泽东化名为安源煤矿采购员张先生,由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和两位矿工护送,趁着夜色赶路。

当他们进入浏阳、万栽、铜鼓三县交界的张家坊时,被地主武装团防军给围住了。团丁们一番盘问,虽然没发现啥明显破绽,但就因为毛泽东等人的相貌和口音,还是被怀疑了,非要把他们押到团防局候审。

毛泽东心里清楚,要是真被押到团防局,那可就危险了,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会延误秋收暴动的大事。于是,他悄悄跟潘心源说,让他们三人加快脚步先走,自己垫后,找机会脱身,到铜鼓会合。

潘心源他们心领神会,大步向前走。毛泽东这边呢,一边慢慢地拖着,一边苦苦寻找脱身机会。就在一个两山夹一水、两岸有丛林的地方,机会来了。毛泽东假装被藤蔓绊倒,还从内衣袋里掏出几块“袁大头”,跟团丁说自己跌伤了,带着钱也是累赘,不如送给他们贴补家用。两个团丁一看有钱,立刻争抢起来。就在这当口,毛泽东撒腿就跑,三步作两步,跑上羊肠小道,钻进了杂木林。

团丁们这才反应过来,大喊“人跑了,快追啊”。毛泽东从杂木林钻出来后,往东北方向猛跑。可没跑多远,追兵就快到眼前了,他赶紧往山下跑。山下是一片灌木丛生的开阔地,根本没地方藏。危急时刻,毛泽东发现山脚下有一条深水沟,沟两边茅草又高又密,他想都没想,立该跳下去,身体浸在水里,头藏在密集的茅草下面。

团丁们追过来,几次用步枪刺刀在他头上拨动野草,可愣是没发现他。就这样,毛泽东在水沟里躲到了傍晚,确定团丁们都走了,才满身污泥地爬出来。这时候他才发现,鞋子跑丢了,脚板扎上了荆棘,还打起了血泡,被塘水长时间泡过后,又红又肿,一沾地就钻心地疼。

但毛泽东顾不上这些伤痛,强忍着疼痛继续赶路。幸运的是,他遇了打柴人陈久兴。陈久兴上下打量着这个光着脚、浑水湿透,像个农民模样的毛泽东,清脸疑惑。

毛泽东跟他说自己在路上遇到团丁抢却,钱都被抢走了。陈久兴听了,心里很同情,热情地把毛泽东领到自己家里。

到了家,陈久兴煮了一顿薯丝饭,还特意加了些大米,把家里仅有的菜做了几道菜,好好招待毛泽东。吃完饭,陈久兵又把毛泽东安排在吴家祠堂过夜,还送给他一双半新不旧的布鞋。毛泽东感激不已,想给陈久兴两块大洋,可陈久兴坚决推辞,说“天下百姓是一家,拿什么钱呢,快收回去”。

后来,毛泽东上了井冈山,还专门派人找当地地下党打听陈久兴的情况,在给他的信里,毛泽东称陈久兴为“救命恩人”。毛泽东成功脱险后,与先期到达的潘心源汇合,在铜鼓召开前委会议,将武装力量改编为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打响秋收起义的第一枪。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脱险经历,不仅是毛泽东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关键节点。若没有这次机智逃脱,秋收起义的走向、中国革命的历史,或许都将被改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标签:铜鼓   安源   团丁   井冈山   浏阳   袁大头   秋收起义   银元   历史   茅草   时速   生死   发现   机会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