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近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贵价面包”店的讨论帖又热闹了起来。记者调查发现,均价60元以上的新一波高端烘焙品牌快速已经在某些一二线城市扩张。不少人吐槽:“20元面包顶得上一顿豪华猪脚饭”“不仅贵,还高糖分”。而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高价网红面包成年轻人新宠,黄牛加价、排队5小时抢购,单价高达35-128元。进口原料、饥饿营销、社交属性等等因素,都在暗暗推高价格。(21世纪经济报道)
“35元1个面包被年轻人疯抢”,是事实,又不是全部的事实。不知从何时起,“排队、哄抢”这件事,早就被商家玩坏了。也即,“排队”不再是一个自发的结果,而是一种可能被操控的过程。相较于“长长顾客队伍”所带来的门店销量,其在社交媒介上的话题传播力,才是更大的价值。现代社会的群体消费,在“网红文化”的熏陶下,越发呈现出趋同的羊群效应——破圈,成为了一件可以被设计的事情,这使得某些传统的生意景气度指标,失去了意义。
定价超高的“网红面包”,高价本身就是标签和买点。多年前,烘焙产品一度也呈现出“高价化”势头,行业将之美其名曰“消费升级”。其后不久,这一结论迅速被市场证伪。而去年,所谓“两元面包店”也曾红极一时,其也一度被舆论解读为是当前烘焙市场的版本答案——当然,事后回看,这类主打极致低价的面包店,也没有做起来,或者至少可以说,没有大面积地推广起来。从中可见,烘焙市场的消费惯性以及定价的稳定性,远超想象。
“上不去,下不来”,这应该是如今面包市场定价的基本面。置于这种大背景下,动辄售价几十元所谓“网红面包”的蹿红,尤其显得突兀。令人疑惑的,并不是其是“真红还是虚火”,而是,居然又有投资者故技重施、把从前的故事再演一遍,这难道是嗅到了什么新的市场动向吗?
自抬身价的网红面包生意,明显是投资驱动、营销驱动,其“获利退出”路径主要是两个:其一,用单店超级爆炸的销量来覆盖超级巨大的投入,吸引尽可能多的人“一次性尝鲜消费”,赚够就撤;其二,则是拓店加盟,以品牌授权的方式回款……凡此种种,都不是传统面包店的商业模式,也很难有十足的胜算!面包生意,是个很难有捷径、很难有奇迹的生意,新一轮的高价网红面包热,或许只是会再次印证这个道理。
更新时间:2025-11-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