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俄罗斯等国家为什么宁愿自建结算系统,也不用中国的CIPS

在全球金融体系里,跨境支付系统就像是各国经济的“高速公路”,决定了钱怎么在国与国之间流动。一直以来,SWIFT(环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是这条“高速公路”的老大,几乎垄断了国际支付市场。但随着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和各国对金融自主权的重视,有些国家开始不满足于只走别人修的路,而是想自己铺一条新路。中国的CIPS(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在2015年上线,算是给人民币国际化插上了翅膀,提供了个新选择。可伊朗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却宁愿花大力气自建结算系统,也不直接用CIPS。这是为啥呢?咱们得从头捋一捋。

第一部分:背后推手是谁

要搞懂这件事,先得看看伊朗和俄罗斯的决策圈里,谁在主导这些自建结算系统的计划。毕竟,国家的金融战略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得有重量级人物牵头。

伊朗:赫马蒂的抗压担当

在伊朗,中央银行前行长**阿卜杜勒纳赛尔·赫马蒂(Abdolnaser Hemmati)**是个绕不开的名字。他在2018到2021年当央行行长,那段时间正是美国对伊朗制裁最狠的时候。2018年,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朗核协议,重启制裁,直接把伊朗踢出了SWIFT系统。这一下,伊朗的银行没法跟国际金融体系正常对接,出口石油、进口物资都成了大问题。

赫马蒂上任后,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不是个爱喊口号的人,而是实打实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在他的推动下,伊朗开始加速开发自己的SEPAM(电子支付和消息系统),目标是打造一个不受西方控制的支付通道。他在公开场合说过:“伊朗的经济安全不能指望别人,我们得有自己的路。”这话听着简单,但背后是伊朗在制裁下求生存的决心。赫马蒂虽然2021年因为竞选总统卸任了央行行长,但SEPAM的基础是在他任内打下的,算是他留给伊朗金融体系的一笔遗产。

俄罗斯:纳比乌林娜的冷静布局

再说俄罗斯,**埃尔维拉·纳比乌林娜(Elvira Nabiullina)**绝对是自建结算系统的灵魂人物。她从2013年起当俄罗斯央行行长,赶上了好几次大风浪。2014年,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问题被西方制裁,SWIFT断连的威胁第一次浮出水面;2022年乌克兰冲突后,这威胁直接变成了现实,部分俄罗斯银行真被SWIFT踢了出去。

纳比乌林娜是个出了名的冷静派,被外界称为“俄罗斯经济的救火队长”。早在2014年,她就意识到不能把鸡蛋全放SWIFT一个篮子里,于是牵头搞了SPFS(金融消息传输系统)。2017年,这系统正式上线,成了俄罗斯金融独立的底气。她在一次演讲里提到:“SPFS不是备胎,而是我们金融主权的基石。”这话说得硬气,也反映了俄罗斯对外部压力的强硬态度。纳比乌林娜至今还在央行行长的位置上,SPFS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

这两位都不是空想家,而是实干派。他们面对的外部环境逼得他们必须找到出路,自建结算系统就是他们给出的答案。

第二部分:为啥不用CIPS,自己搞一套

CIPS是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2015年上线后,主打人民币国际化,效率高、安全性也不错。伊朗和俄罗斯跟中国关系都不差,按理说用CIPS挺方便,为啥它们还是选择自己动手呢?原因有四条,咱们一条条拆开说。

1. 制裁压力:绕不过的坎

伊朗和俄罗斯的最大痛点就是美国的制裁。伊朗从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就跟美国不对付,2018年SWIFT断连后,日子更不好过。俄罗斯则是2014年和2022年两次被制裁砸得晕头转向,SWIFT对它们来说成了“烫手山芋”。

CIPS虽然是中国搞的,但它毕竟不是完全脱离西方金融体系的“世外桃源”。中国跟美国有复杂的经济联系,不可能为了帮伊朗或俄罗斯彻底跟西方翻脸。如果美国施压,中国可能会在CIPS上限制某些交易,伊朗和俄罗斯用起来就得看别人脸色。相比之下,自己建一套系统,比如伊朗的SEPAM和俄罗斯的SPFS,完全不受制于人,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比如,伊朗用SEPAM跟土耳其、伊拉克这些邻国做生意,俄罗斯用SPFS跟独联体国家交易,都不用担心被卡脖子。

2. 数据安全:谁都不想被偷看

金融交易的数据有多重要?那可是国家的经济命脉。SWIFT是西方主导的,伊朗和俄罗斯早就怀疑自己的交易数据会被美国监控。CIPS虽然是中国控制,但毕竟是外国系统,谁能保证数据100%不外泄?

自建系统就不同了,伊朗和俄罗斯能自己掌握服务器、加密技术,交易记录只有自己看得见。比如,SPFS用的是俄罗斯自己的加密算法,连系统代码都是本土开发的,安全性拉满。伊朗的SEPAM也一样,主打本地化,确保交易隐私不被外人窥探。这对两个常年跟西方对着干的国家来说,太关键了。

3. 定制需求:CIPS不一定合身

CIPS是为人民币交易设计的,功能上更适合跟中国做生意的国家。但伊朗和俄罗斯的贸易伙伴五花八门,用的货币也不只是人民币。比如,伊朗跟印度交易用卢比结算,跟俄罗斯用卢布;俄罗斯跟欧洲残余的生意可能还得用欧元。CIPS在这方面就有点“水土不服”。

自建系统可以量身定制,满足自己的需求。俄罗斯的SPFS支持卢布、美元、欧元等多种货币,灵活性强。伊朗的SEPAM虽然起步晚,但也在逐步对接中东和亚洲的贸易需求。这种“私人订制”的感觉,是CIPS给不了的。

4. 战略独立:不想靠别人过日子

中国是伊朗和俄罗斯的大伙伴没错,但“朋友归朋友,账得算清楚”。伊朗和俄罗斯都不想在金融命脉上太依赖中国。毕竟,国际关系瞬息万变,今天是盟友,明天说不定就得各走各路。如果全用CIPS,等于把金融命根子交给中国,哪天中国政策变了,或者跟美国妥协了,伊朗和俄罗斯就得吃哑巴亏。

自建系统就没这顾虑。伊朗的SEPAM和俄罗斯的SPFS是自己的地盘,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俄罗斯甚至还拿SPFS跟伊朗对接,搞了个“去美元化”的小圈子。这种独立性,既是战略需要,也是对未来的未雨绸缪。

总的来说,伊朗和俄罗斯选自建系统,不是因为CIPS不好,而是因为它们的需求太特殊,外部压力太大。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第三部分:自建之后咋样了

自建系统不是喊口号,得看实际效果。伊朗的SEPAM和俄罗斯的SPFS上线后,到底给两国带来了啥?咱们从进展、挑战和影响三个角度看看。

伊朗的SEPAM:艰难起步,逐步开花

SEPAM在2019年正式启用,算是伊朗金融体系的“救命稻草”。刚开始,系统很简单,只能处理国内银行间的交易。但2020年,它跟俄罗斯的SPFS对接成功,两国贸易直接用卢布和里亚尔结算,绕开了美元和SWIFT。2023年,SEPAM又迈出一大步,跟亚洲清算联盟(ACU)挂钩,取代了部分SWIFT的功能,覆盖了中东和部分亚洲国家。

效果咋样?数据说话:2023年,伊朗通过SEPAM的交易额占到对外贸易的20%左右,虽然比不上SWIFT的全盛时期,但对一个被制裁的国家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不过,SEPAM也有短板,技术上不够成熟,国际接纳度低,跟欧美国家的银行基本没法对接。但对伊朗来说,能跟友好国家做生意,已经是胜利了。

俄罗斯的SPFS:稳步扩张,底气更足

SPFS比SEPAM成熟得多。2017年上线后,俄罗斯花大力气推广,到2024年,已经有550家机构接入,覆盖25个国家。2022年乌克兰冲突后,SPFS成了俄罗斯的“救命符”,很多被SWIFT踢出去的银行靠它维持了国际支付。2023年,SPFS跟伊朗的SEPAM对接,俄伊贸易量涨了15%。2024年,还有消息说SPFS要跟CIPS搞点合作,扩大影响力。

成绩单挺亮眼:2023年,SPFS处理了俄罗斯30%的跨境支付,卢布结算比例也从冲突前的20%跳到了50%以上。不过,问题也有,比如系统成本高,国际认可度还是不如SWIFT,欧美国家基本不认。但对俄罗斯来说,能在制裁下站稳脚跟,SPFS的意义不只是技术,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伊朗和俄罗斯的自建系统,不光是给自己找条出路,也给全球金融格局扔了块石头。过去,SWIFT一家独大,大家没得选。现在,SEPAM、SPFS加上CIPS,等于多了几条路可选。尤其对那些跟西方关系不好的国家,这俩系统提供了新思路。比如,土耳其、印度这些国家,都在跟SPFS谈合作,伊朗的SEPAM也在中东慢慢铺开。

伊朗和俄罗斯为啥宁愿自建结算系统,也不用CIPS?说白了,就是一句话:自己的路自己走。制裁逼得它们没办法,安全和独立性是底线,定制化和战略需求是现实考虑。SEPAM和SPFS的出现,不是对CIPS的否定,而是两国在特殊环境下不得不做的选择。

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国际金融这盘棋,没谁能永远当老大。随着地缘政治的博弈加剧,像伊朗、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会越来越多地选择自立门户。未来,全球支付系统可能不再是一条“高速公路”,而是好几条并行的“小路”,各走各的,看谁跑得更稳。这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意味着更多选择,但对国家来说,是场不折不扣的生存游戏。

参考资料

张明,杨晓晨,王喆,陈胤默作. 《数字货币的边界 颠覆还是渐进式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财经   伊朗   俄罗斯   中国   国家   系统   美国   金融   行长   央行   中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