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佛山市召开典型镇培育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典型镇培育建设工作进展与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伍表示,作为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城镇建设专班牵头单位,该局统筹推进典型镇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助力佛山在美丽圩镇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中走出新路径、干出真实效。
佛山坚持规划先行,将科学布局作为典型镇建设的“先手棋”,推动城乡发展从“点上突破”迈向“全域共美”。
根据《广东省乡镇(街道)分类办法》,全市32个乡镇(街道)被精准划分为12个城区镇、9个中心镇、10个专业镇和1个特色镇,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镇体系。典型镇培育工作分步推进:2023年遴选南庄、里水、北滘、明城、白坭5镇作为首批典型镇;2024年遴选西樵、狮山镇等11镇作为第二批典型镇重点培育;2025年初再将均安、更合、大塘、南山纳入第三批,实现典型镇培育全覆盖。
张伍介绍,目前,第一、二批16个典型镇已全部通过评价,佛山典型镇培育经验做法多次获省城镇建设专班认可推广,南海区西樵镇、高明区杨和镇圩镇运营案例入选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运营案例集,示范效应持续扩大。
在建设路径上,佛山聚焦“1+4+7+9+N”建设要求,以一个建设规划为统领,攻坚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革命”和“六乱”整治四项任务,推进“七个一”工程,完善学校、卫生院、养老中心等九类公共设施,并因地制宜谋划“一乡镇一路线”特色亮点工程。
技术支撑同步强化。市住建局组织团队开展“一对一”技术帮扶,并于2024年出台《佛山市乡镇建设品质提升设计导则》,指导各镇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第二批11个典型镇规划成果获评7个优秀、4个良好,优秀率达63.6%。同时,指导南庄、狮山、北滘3个中心镇试点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加快实现从“镇”到“城”的形态跃升。
狮山长华万达将打造集社交、文化、旅游三大属性于一体的广佛首家4.0版万达广场,为狮山商业发展增添新亮点。蔡声宏摄
佛山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挂图作战”机制全力推动项目落地,打造了一批示范性强、带动力足的标杆工程。
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全市统筹“百千万工程”乡镇(街道)建设培育资金约1.8亿元,重点支持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提质和推动风貌提升工作。截至2025年8月底,全市“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需求项目库已储备项目1200多个,计划总投资约160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约1000亿元,完成率约63%。其中,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约280亿元。
特色项目点亮镇域品牌。禅城区南庄镇举办全省首个“车水马龙节”,吸引客流超25万人次,成交额突破4亿元;南海区西樵镇整合镇域内各类文旅资源,打造“登西樵山、访桑园围、渡平沙岛、游南海湾等十大西樵文旅资源板块;顺德区龙江镇以S-park体育公园、新街in77等项目带动旧建筑活化,焕发城镇新活力;高明区杨和镇精心打造“杨”辰“梅”景主题IP,整治提升杨梅河“一河两岸”;三水区芦苞镇打造“北江千年古道”农文科旅创意带,成为湾区“夜经济”网红打卡地。
2023金秋佛山(南庄)车水马龙节活动现场。
高明区杨和镇党委书记罗伟源介绍,该镇围绕“杨”辰“梅”景主题IP,系统推进杨梅圩片区焕新,完成外立面改造3.3万平方米、“三线”整治2.5公里,新增停车位500个,并盘活旧粮仓,将其打造成为圩镇客厅,引入邮政咖啡等年轻业态20多家,推动杜鹃路集聚经营主体约300家,实现“烟火”与“诗意”交融。
同时,杨和镇积极融入市“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探索走出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的发展新路径,带动皂幕山片区游客数从2023年27万人次增至2024年46万人次;投入3400万元打造14.3公里西坑支流小流域,推动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落地,目前正申报“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佛山坚持以“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为导向,推动城乡空间从“二元分割”向“三生融合”转变。
区域联动打开新格局。2025年,市住建局出台《关于推进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城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围绕“七个一”项目全面提升典型镇风貌,重点推动丹灶-白坭、九江-龙江等跨镇跨区项目整体打造,打破区域壁垒,联动文旅资源与产业升级,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
环境提质实实在在惠及民生。结合“七个一”建设与“六乱”整治,各部门协同推进乡镇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全市21个乡镇共建设美丽示范主街23条,美丽乡镇入口通道30个,美丽圩镇客厅22个,绿美生态小公园195个,完成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183个,房屋外立面提升2106栋,美丽河道(碧道)约630.75公里;全市范围内圩镇整治乱拉挂15222处,整治乱搭建2196处、整治乱堆放11532处、整治乱摆卖40005宗、整治乱停放16021宗、整治乱贴画22246宗。
市城管局四级调研员张泰生介绍,全市20个典型镇累计建成绿美公园525个,其中10公顷以上公园25个。通过盘活灰色空间、改造桥下区域、鼓励名企共建,建成“口袋公园”50个、桥下公园10个、“名企公园”39个。2025年新增“公园+”运营项目,目前已启动11个圩镇试点,其中8个已投入运营。例如,西樵镇听音湖公园通过文艺汇演、大地艺术节、氢能游船打造岭南文旅会客厅;乐平镇大同湖湿地公园引入“宠物+”业态,打造萌宠友好空间。
在基础设施短板方面,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韦广生介绍,佛山将“三线”整治作为“六乱”治理重点,印发《佛山市村居(社区)“三线”整治工作指引》,推动镇村与管线企业协同攻坚。南庄、明城、白坭3个典型镇在省首轮评估中获评“优秀”。其中,南庄镇对标“新国标小区”推进全域通信线路整治;明城镇投入162万元建设公共路由,实现主街道通信线路下地;白坭镇活用运营商存量管道资源,完成主街道线缆改造,治理成效显著。
佛山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探索出“政企联动、多元投入、全民共建”的可持续模式。
政企结对激发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动500多家施工、监理、设计、造价咨询等建筑行业企业与镇街结对。全市谋划结对帮扶项目600多个,计划帮扶金额累计2.03亿元,实际完成金额1.97亿元。2025年先后在三水乐平、南海里水召开推进会与签约会议,持续扩大合作覆盖面。
政策支撑强化引导。2025年3月1日起施行的《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办法》已设置引导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诚信激励的工作指引,对企业参与政企结对、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帮扶、打造项目范例等进行诚信激励。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决胜攻坚之年。张伍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巩固典型镇建设成果,加速推动典型镇项目落地见效;以小城市标准重点打造南庄、狮山、北滘中心镇试点,引领城镇形态向城市跃升;聚力环西江—北江先行区典型镇项目联动建设发展,在强区促镇带村上持续发力,为全省贡献更多“佛山经验”。
文字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陈意威
图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庞伟杰
更新时间:2025-10-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