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洛阳白马寺一处墓地最终确定了他的主人,最初有人认为是狄仁杰,也有人认为是其他人,但此次挂牌,最终确定墓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就此一代名相重新进入大家的目光。
实际上狄仁杰这辈子无论是在大唐,还是在后世,其实并不出名。他属于典型的大器晚成,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狄仁杰不是世家出身,狄仁杰虽然和武则天都是并州人,但出身很低,虽然也是出生于官宦家庭,但祖上的官职不高,他自己狄仁杰参加科举,以明经举,初入官场因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才得以出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在唐代,法曹是司法官员:“法曹司法参军事,掌鞠狱丽法、督盗贼、知赃贿没入。”从此之后,狄仁杰长期工作在大唐的司法战线上,而后历任汴州判佐、度支郎中、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到他47岁的时候,也不过是六品职衔的大理丞,相当于现在最高法院的一个审判员。而此时他的恩师阎立本已经当了数年的宰相。
狄仁杰当时是从任朝散大夫行度支员外郎升任大理寺丞的。这位主管刑狱的中年人,上任第一年即判决了大唐国内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000多人,而涉案人员竟然全部称允公道,没有一人喊冤上诉。这无疑是大唐司法界的一个奇迹,狄仁杰由此名声大震。
这里其中的一个案件居然引起了唐高宗李治的注意,当时,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开国侯权善才无意中将李世民陵寝昭陵的一棵柏树给砍了,而后被政敌被人揭发到高宗那里,对此,作为太宗之子的李治非常愤怒,行文刑部要将权善才处死,但此时的狄仁杰,这个个小小的六品大理丞仁杰拒绝附属签字。
狄仁杰在给大理寺正卿(最高法院院长)报告中写道:“依照法律盗园陵草木,普通人应该判处二年半的徒刑,权善才作为大将军,在刑罚之外,也就是免职处分,罪不当死,而皇帝却凭一时怒气就想杀人,已经逾越了法律,于法不可、于律无据”。随后又让领导带他给高宗上表(官太小,没有资格打报告)写道:
“陛下为昭陵一棵柏树,就要杀一个大将军,千载之后,人们将把陛下当作什么样的君主?这就是臣所以不敢奉命杀权善才的缘故,臣唯恐陷陛下于不道。”
高宗李治几经考虑,同意了在狄仁杰劝谏,权善才得以免于一死。此时武则天已经开始理政了,这一幕给未来的女皇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武则天的提议下,狄仁杰随后被提拔为侍御史,从此之后就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可即便如此,到了59岁这一年,他的依旧还是下级官员。
唐高宗李治驾崩后,唐睿宗李旦在位,但真实的掌权者却是武则天。武则天主政自然引发不少李唐宗室的不满,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被迫起兵谋反,李冲的父亲、豫州刺史、越王李贞也起兵响应,武则天对此毫不介意,命宰相张光辅出征平叛,李冲、李贞很快被杀,狄仁杰事后被武则天派为豫州刺史,前往安抚地方,狄仁杰临行之际,武则天给予狄仁杰的指示是,要将罪犯家属一律处死杀一儆百。
要知道当时被判定要株连处死的罪犯家属达六七百人,另有五千多人被籍没入官为奴,全部处斩,整个豫州将是血雨腥风,狄仁杰到了豫州经过调查之后给武则天上奏,大概意思就是,这些罪犯家属只是无奈被叛军裹挟,其本心并非想造反,处死将激化矛盾,最后武则天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免除了所有人的死刑,这批为数近七百人的罪犯家属最终得以逃过一劫。
当时,指挥平叛的是宰相张光辅的还没有离开,军队在在豫州境内到处勒索平民,并且斩杀无辜、取无辜百姓的人头杀良冒功。对此狄仁杰,痛斥宰相张光辅说:
“乱河南的,只是一个越王李贞。但你指挥30万大军到豫州后,却到处残杀无辜,这是比一万个李贞还要残酷的啊!如果我有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能够架在你的脖子上的话,我虽死无恨。”
一个小小的刺史,却敢硬扛当朝宰相,并有平叛之功的张光辅,张光辅对此自然十分不满,但碍于狄仁杰是武则天的人,也不敢太过分,但张光辅还是上本启奏狄仁杰有“不逊”之罪,武则天于是将狄仁杰官职降低一级、贬为当时相对偏僻的复州刺史。
但这不过暂时的,急于登基当皇帝武则天需要狄仁杰这样出身于相对平凡的寒门势力的支持来打压高门大族的关陇集团,正是出于这种政治目的,才华出众、干练忠直,并且跟武则天还是并州老乡的狄仁杰,自然成了一代女皇心仪的能臣干吏,正是在在这种情况下,狄仁杰、徐有功、魏元忠等一批能臣纷纷上位。
武周天授二年九月,61岁的狄仁杰直接从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并代理尚书事务、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正式成为武周帝国的宰相。但狄仁杰第一次拜相,只有短短的四个多月就被罢相,原因是他得罪了一心想成为武周帝国太子的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而狄仁杰始终是李唐老臣,,于是在武承嗣和酷吏来俊臣的诬陷下,狄仁杰被以“谋反”罪名逮捕。尽管侄子、魏王武承嗣多次请求,以有“谋反”之嫌杀掉狄仁杰,但武则天并未答应,只是将狄仁杰贬到彭泽当县令。
武周万岁通天元年,狄仁杰被罢相四年后,重新起用为冀州刺史,随后升任幽州都督,并整军抵御契丹入侵。一年后狄仁杰再次被拜为宰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并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这一次,狄仁杰当了三年宰相,一直到他去世,武则天都对他信任有加。
武则天比狄仁杰大6岁,在她看来,彼时的大唐帝国,只有狄仁杰一人,才称得上是她的股肱重臣。这位一生杀人无数、残酷暴虐的一代女皇,在狄仁杰面前,却是个十足的温柔和蔼的形象,武则天对狄仁杰,在这一时期开始称呼其为“国老”,并且特许狄仁杰在朝堂上不用下拜,武则天说:
而老来拜相,68岁才登上人生巅峰的狄仁杰,已经老了。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一直在谋求立为太子,并几次三番,试图加害武则天剩下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对此,狄仁杰等“护唐派”则一直坚持请立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为太子。他对武则天表示,我从来没有见过外甥给姑姑上坟的,在狄仁杰的力荐之下,庐陵王李显被重新立为太子。而狄仁杰则在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两年,相继提携、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等人,为神龙政变打下了基础。
狄仁杰去世五年后,武周神龙元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在此情况下,由狄仁杰全力举荐的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机发动兵变,杀掉张易之和张昌宗,并逼迫武则天退位,随后,李显第二次就任皇帝,并宣布恢复国号为唐。
如果不是狄仁杰早走了五年,神龙政变的领头人可轮不到张柬之等人。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本上都是狄仁杰一系的力量。说狄仁杰是复唐的总工程师不为过。但从另外一方面,神龙政变反而证明了张柬之等的手腕和影响力的确不如狄公,才不得不铤而走险。若狄仁杰在,神龙政变的确更有可能不发生,权力的交接会以更加平稳的方式进行,也能帮武后维持最后的体面。
武周久视元年九月,狄仁杰最终在宰相任上去世。葬于白马寺东南侧。狄仁杰一生刚直不阿,知人善任,为唐王朝连连举荐德才兼备的良臣,政绩颇丰,被朝野公认为“唐祚送俊之臣”,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誉。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更新时间:2025-05-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