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HYROX北京站的赛场回来,除了HYROX北京的火爆出圈外,我的视线,被一种颜色、一个符号,给彻底“打劫”了——那就是耐克的Swoosh。
坦白说,在前几站比赛里,耐克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参与者”。你能看到一些选手穿着,但远没有形成一种“现象”。
但这次不一样。从普通选手,到精英运动员,Swoosh的浓度就高到离谱,小编甚至怀疑是不是误入了某个耐克活动的“主场”?
这让我不禁意识到,有些事情正在发生改变。耐克在混合训练这个领域,似乎不再满足于“参与”,而是要开始“发力”了。
ATP便利店: 一站式解读运动健身消费
✔
NIKE在HYROX:从参与到霸屏
今年HYROX北京,参赛选手再度实现突破,4700名运动员齐聚一片场地的盛况,也创造了中国健身圈的名场面。
伴随着参赛运动员增多的,还有各大品牌的“规模性”亮相,其中最让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就是NIKE在赛场的霸屏。
在赛场上,穿着NIKE的既有甜美健康的女生组合,还有远渡重洋来参赛的外国友人,又有40+站台的不老大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更直观的冲击还是来自成绩榜。如果一开始我还对这是否是运动员们用“身体投票”的真实选择,问题的答案——在我看到了无数国内久负盛名的混合体能运动员都签约了NIKE,并站上领奖台后,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揭晓了。
男子单人精英的国内第一王忍,女子单人精英的国内第一朱芳,女子精英双人年龄组第一、全年龄组第二的双胞胎姐妹花 李歆&李韵, 著名混合训练场馆创始人LIN HAN 林昂。这些久经沙场、对成绩有着超高要求的精英运动员们,无一不把自己的信任交给了NIKE。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而NIKE为这些运动员建立的,不仅仅是赛场上的性能优势,更是一种社群的归属感和荣耀感。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就在比赛当天的赛场对面,NIKE还专门为NIKE的赞助选手们设立了一片READY TO RACE BEIJING的大篷车服务区。
在这片服务区中,你不仅可以贴上带有Swoosh标志的个性纹身贴,为比赛准备好身上的装饰,更是可以在专属的拍照区定格下自己最帅气的瞬间,登上NIKE运动员墙,感受战友般情谊带来的力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NIKE 混合训练:不止于场上
NIKE的混合训练装备库
NIKE此番全军出击,自然是有备而来。拿出了产品线中最能打的装备,给到了运动员们加持。
其中对运动员来说最重要的鞋子,出镜最多的非Zoomfly和Alphafly莫属。尤其是Zoomfly 6,这款今年刚出的系列跑鞋,在HYROX赛场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适应性。
首先,Zoomfly 6比前代更轻了。配备全长碳纤维FlyPlate和ZoomX泡绵,既有 ZoomX 的回弹脚感,又有碳板带来的支撑与推进,在8km跑步的经济性提升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外底轻薄橡胶贴片+网状华夫鞋底,带来了更强的抓地力。这也是它为什么可以应对200kg+、精英级推拉雪橇重量的原因。
最后是它的穿着舒适度也有了提升。鞋舌与鞋带系统改良,脚背不会过于挤压;后跟包裹感升级,不容易脱跟。这些细节在完成弓箭步、推雪橇这些需要很高前掌灵活度的动作中都极为重要。
NIKE混合训练营教练、男子双人精英年龄组第一、著名铁三选手陈俊(下图长发)也在赛后。这双鞋比较好地平衡了结实与轻量的难题。采用了两层编织网布系统,比追求极致轻量的鞋子鞋面更为耐用、耐磨。在推拉雪橇、弓箭步、药球等各种需要重量的场景下,能给人更好的安全感。
除了鞋子外,女生们在服装上的选择,也出现了难得的统一性——大部分女生,都选择了NIKE PRO系列作为赛场的OOTD。
拥有吸湿速干功能的只是它的标配,很多运动女装没有的弹性滚边带来的稳固——赛场上最需要的安全感,才是打动女生们的关键。
NIKE的签约运动员、女子单人精英国内第一朱芳也亲身分享了她的经验。她坦言,很多品牌设计的运动内衣,并没有考虑到那些上肢练得比较强壮的女性,穿着不是勒就是紧。
但NIKE PRO的Bra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加宽的版型设计,让她上肢活动可以更加自如。其实早在签约NIKE前,NIKE PRO的Bra就已经占领了她的衣橱。
装备支持只是基础
“装备的支持只是基础”。在我们赛后采访NIKE的签约运动员王忍、许付利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讲出了这句话。
长期关注ATP便利店的小伙伴,听到这句话后估计马上会想到我们曾提到过的“NIKE混合训练营”与《NIKE混合训练指导手册》。
NIKE混合训练营,是NIKE早在赛前6到8周,就集结的14个社群,总共416人,在北京和上海两城开启的一场针对HYROX的官方备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给你提供装备那么简单了。这是一个品牌真正“下场”,陪着社群一起流汗、一起进步的信号。
根据小编了解,这个训练营的设计非常精细,完全是“因材施教” :
对于高手,它叫“精英训练营”:专门为那些有明确比赛目标、想冲击好成绩的进阶运动员打造。课程内容直击痛点:跑步技巧、力量体能、力竭转化、站点强化……由耐克签约的顶尖运动员和专业训练中心共同带队,目标只有一个——帮你变强,帮你拿成绩。
对于新手,它叫“燃动女子团课”:这是一个专为首次参赛的女性选手设计的入门课程。从最基础的混合训练知识,到核心技巧学习,再到组队策略和实战模拟,它提供的是一个“从0到1”的全方位备赛体验,让女孩们能更安全、更自信地站上赛场。
而与之相配套的 《NIKE混合训练指导手册》,更是行业内的首创,它凝结了 国内顶尖的混合训练运动员的经验与智慧,堪称混合训练的“教科书”。
这本手册,远不止是几页训练动作的简单罗列。它是一套完整的、基于运动科学的系统性训练方案 。
其内容从混合训练背后的科学原理(无氧与有氧系统的动态转换),到HYROX八大功能区的动作解析、竞赛规则、常见错误和辅助训练,再到一套完整的、针对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水平的六周周期化训练计划,甚至还包含了双人赛和接力赛的战术策略,以及赛前一周的营养和心态建议 。
这也是为什么NIKE的选手间有一种无形的“连接感”。他们不仅仅是消费者,更像是一个战队的成员。他们经历过同样的备战周期,流过相似的汗水,这种由训练营建立起来的社群凝聚力,最终在赛场上迎来了一次集体的爆发。
回归竞赛本源:陪中国HYROX走得更远
赛后的第二天,在很多人还沉浸在赛后的兴奋中时,NIKE已经开启了一件更重要的事:一场“授人以渔”的Panel Talk。
小编本以为这会是一场常规的品牌宣传,但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这完全是一场干货满满的“赛后复盘”和“精英分享会”。
分享会上,朱芳从精神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力量。不光是被她身上不服输、不放弃的坚毅气质所感染,作为代表过中国队屡次征战海外的国内选手,她给我们分享国外运动员在赛场上“跑吐”的故事,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 朱芳(左),陈俊(右)
而铁三运动员出身的陈俊,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知识口粮”。他把自己多年铁三运动训练经验在HYROX上的应用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来。他讲的不是空泛的“坚持就是胜利”,而是分享了像“跑步新手,应该以低心率下5分配速维持2小时为备赛训练目标”、“如何用心率监控身体状态”这样具体的计划细节。
● NIKE定制纪念牌
耐克在做的,远不止是“砸钱挣吆喝”。而是真的聚集了一群专业的、踏实肯练的“实干家”,他们不追短期热度,只以实打实提高中国 HYROX 项目整体实力为方向,这份着眼长远的投入,才是其行动的核心底色。
NIKE与混合训练的未来
听完了朱芳与陈俊的讲述,我脑子里冒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当耐克这样的巨头开始认真对待混合训练,这个领域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我想,HYROX北京站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
首先,专业化和社群化会更加紧密地结合。过去,很多爱好者都是“野路子”出身,自己摸索训练。但现在,品牌方开始提供系统性的训练支持,这意味着整个社群的平均水平会被拉高。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个人能力的竞争,更是背后训练体系和社群支持的竞争。
这次的 《NIKE混合训练指导手册》,只把时限定在了赛前六周。但正如陈俊所说,真正的有氧耐力训练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而相关的专业知识在爱好者群体里也并没有普及;同时,像他这样有丰富有氧训练经验的选手,很多也缺乏健身房力量训练、力量训练装备选择的经验。在未来,这都是可以提升的方面。
其次,装备的“场景细分”会越来越极致。混合训练对装备的综合要求极高,既要跑鞋的回弹,又要力训的稳定。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耐克为混合训练场景提供更多的装备解决方案。
最后,也是我最期待的一点,是这项运动的“破圈”。当耐克这样的品牌携其巨大的影响力和营销资源入局,无疑会将混合训练这个概念,推广给更多原本只跑步、或只撸铁的运动爱好者。它告诉大家:嘿,有一种新的玩法,能让你变得更全面、更强大,要不要来试试?
从北京站的盛况来看,这股浪潮已经来了。而耐克,显然已经造好了自己的船。
你对NIKE的混合训练未来都有哪些期待?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编辑:Jeremy
加入交流社群:结交健身伙伴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