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何去何从,历史惊人的相似,犹太人在打中国的主意

有人说,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现在已经是四面楚歌,但同时也有人说,以色列现在布局深远,甚至开始对中国下手。这两种相反的说法,究竟哪种更有道理?中国有没有危险?这恐怕还得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犹太民族的历史,始终伴随着离散与重建。三千多年前,早期犹太王国建立,但好景不长,王国迅速走向衰落,旋即分裂为以色列与犹大两个国家,紧接着,亚述军队率先攻破北境,数万人被掳为奴并逐渐消融于异域;

南境犹大王国延续百年后,也遭新巴比伦大军毁灭,第一圣殿化为焦土,贵族与工匠沦为"巴比伦之囚",波斯帝国时期,部分犹太人返回了故乡生活,但更多人则是扎根异域,靠贸易立足。

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由于政权更迭的混乱,犹太民族遭受了重创。两次大规模起义失败后,第二圣殿被焚毁,仅剩一面西墙。中世纪的欧洲,宗教隔阂与经济上的矛盾,让犹太人屡遭驱逐。在黑死病泛滥时期,犹太人更是被当作替罪羊而遭到了大规模地屠杀,只有少部分的幸存者,不得不逃往东欧求生。

犹太人人之所以屡屡遭受排挤,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拒绝融入其他的文化的同时,又死抱着“上帝选民”的那一套,藐视其他民族。而有了钱之后,不仅不肯与其他民族共享利益,反而想着用钱去控制对方,甚至为此不惜进行经济掠夺,这样又菜又拽的民族,当然走到哪里都不会有人待见。

如今巴以冲突的硝烟中,历史的剧本还在重演,犹太人又开始不顾其他民族死活了。武装冲突爆发后,加沙地带的原住民被大量杀伤,基础设施损毁近八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即便有过短暂停火与换俘协议,以色列仍在不断挑起事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陷入外交孤立,也是必然的结果。

那么如何自救呢?以色列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自1992年建交后,中以经贸合作便开始升温,如今,中国已成以色列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今年上半年贸易额,就已经逼近去年全年水平。科技领域的合作更为深入,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引入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将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八成;

2017年3月,内塔尼亚胡访问北京

以色列对中国市场的布局,显然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他们找中国合作,既源于中国庞大市场与制造能力的吸引力,也想要在自己国际孤立、美国日渐衰弱的情况下,给自己再找一个靠山。不过对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比较警觉,觉得以色列这是要对中国的经济“下手”。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始终保持着务实与审慎的态度,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避免对外依赖。所以,我们还是比较安全的,反而是以色列可能无法如愿以偿。历史早已证明,单纯的利益捆绑,难以抵御地缘政治的冲击。以色列若不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真正推动地区和平,即使他们在经济上和中国有合作,也难以摆脱被世界抛弃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历史   以色列   犹太人   何去何从   中国   主意   惊人   犹太   民族   王国   巴比伦   犹大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