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第一次照相,说出两个字,出尽洋相!如今这俩字成人们常用词


1888年,李鸿章为讨好慈禧,在北京北海附近修了一条长约1.5公里的“西苑铁路”,并进口法国小火车供慈禧游玩。

慈禧最初兴致勃勃,但新鲜劲过了就开始挑刺。

慈禧嫌弃火车头噪音大、冒黑烟“不祥”,下令拆除蒸汽机车,但是动力全在车头,把车头拆了怎么弄?

慈禧笑了,这个太简单了,她命人改用几匹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跑。大臣们为哄她开心,甚至让太监举黄旗、喊口号造势,场面宛如“升级版轿子”。

外国工程师和记者目睹后,确实哭笑不得。英国《泰晤士报》曾嘲讽这是“东方奇观”。

当时外国工程师站在古老沧桑的东方大地上,突然恍如隔世,心里暗叹:这头东方雄狮,恐怕要迎来末日了……

老佛爷的"西洋镜恐惧症"

颐和园的蝉鸣声中,老太监李莲英捧着一台黑漆漆的铁盒子,额头上的汗珠比琉璃瓦上的露水还密。慈禧太后眯着眼睛打量这个"西洋妖物",手里攥着的翡翠念珠几乎要嵌进掌心。

这是1903年的夏天,距离摄影术发明已经过去64年,可大清朝的掌权者依然觉得这个能"吸人魂魄"的铁匣子比洋枪大炮还可怕。

这种恐惧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1894年,珍妃偷偷把相机带进宫时,紫禁城里就流传着"拍照折寿"的说法。那位爱穿男装的妃子总爱拉着宫女在御花园摆姿势,直到东窗事发,慈禧一怒之下砸了她的相机,还命人用竹板子抽烂了那些"妖像"。

谁曾想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此刻坐在乐寿堂前的老佛爷,竟要亲自给这个"妖术"当模特。

裕勋龄跪在青石板上调试镜头,眼镜腿上的金丝链子晃得慈禧心烦。这个留过洋的年轻人是驻法公使裕庚的次子,刚从巴黎学成归国就接到个要命的差事,教太后玩照相。

他记得妹妹德龄说过:"老佛爷要拍得比菩萨还庄严,可千万不能拍出皱纹。"

颐和园里的首场"写真秀"

七月初七这天,钦天监说是个"宜留影"的好日子。乐寿堂前搭起三丈高的明黄帷帐,八个太监抬着紫檀宝座来回挪了十八次,才找准了"龙脉方位"。

慈禧特意换上江南新贡的缂丝凤袍,领口缀着三百二十颗东珠,连护甲都换成了翡翠镶金的款式。

"咔嚓"一声,中国历史上最昂贵的个人写真集就此开拍。裕勋龄跪在特制的矮凳上,这是李莲英想出的妙招,既合了"臣子见驾需跪"的规矩,又不妨碍取景。

第一张照片里的慈禧正襟危坐,可仔细看就能发现她攥着帕子的手背青筋暴起,像极了被雷惊着的锦鲤。

突然,镜头前爆出刺眼的白光。慈禧浑身一颤,脱口喊出:"茄子!"裕勋龄差点摔了相机,原来他教太后说英文"cheese"时,老佛爷嫌洋文晦气,硬是给改成了御膳房常做的"烧茄子"。

这个误会可了不得,从此只要闪光灯一亮,太监宫女们就能听见老佛爷中气十足的"茄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御膳房在拍黄瓜。

从"妖术"到"祥瑞"

要说慈禧对拍照真香的速度,可比现在年轻人追网红快多了。

头个月还战战兢兢的老太太,转眼就迷上了角色扮演。最出名的那张"观音坐莲",她披着亲手绣的袈裟,李莲英扮韦陀,四格格当龙女,硬是把昆明湖变成了南海道场。

有次拍"渔家女"主题,老太太非要拎个竹篓蹲在石舫上,结果篓子里的锦鲤扑腾得水花四溅,把新做的绣花鞋泡成了咸鱼干。

这些照片可不是自娱自乐。

慈禧让人把照片放大到真人尺寸,配上紫檀雕花框,见外国使节就送一张。美国女画家卡尔给她画像时,老太太得意地指着照片说:"瞧瞧,比你们油画传神多了!"

1905年七十寿辰,她下令把七百多张照片做成"圣容集",活生生把生日宴办成了个人影展。

两个字的百年奇幻漂流

当年那声误打误撞的"茄子",如今成了全民拍照的标配。

可谁想到这个谐音梗能穿越百年?在勋龄的回忆录里,这个插曲被轻描淡写带过,倒是清宫档案里藏着蛛丝马迹。

1904年的《圣容账》记着:"七月廿三,老佛爷于排云门前留影,言'茄香'二字,众皆不解其意。" 后来经德龄公主考证,才知是英文发音闹的笑话。

这个误会歪打正着解决了大难题。

古人拍照讲究"定若松柏",可闪光灯一亮,任谁都忍不住眨眼。自从有了"茄子"这个口令,从上海滩的明星到胡同里的百姓,都知道咧嘴念这个词能拍出笑脸。

1943年《申报》还专门教人:"欲得春风面,当呼茄子音。"

玻璃底片

现藏故宫的三十多张玻璃底片,藏着慈禧不为人知的心机。

她特意在照片里摆满寿桃、青松,却把光绪皇帝送的西洋钟藏在角落;扮观音时要手持玉净瓶,暗指自己"普度众生";就连背景里的孔雀屏风,都要对准颐和园的佛香阁。

美国汉学家凯瑟琳·卡尔说过:"太后每张照片都是精心编排的政治戏剧。"

这些影像成了清末最成功的形象工程。

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大使收到慈禧的"观音照",吓得连夜发电报回国:"清太后果有神佛庇佑!" 就连孙中山伦敦蒙难时,使馆里都挂着她的照片,可见这波文化输出多成功。

照相馆里的世纪转身

老佛爷恐怕想不到,她最嫌弃的"洋玩意儿",百年后成了故宫最火的文创。

当年裕勋龄拍照用的木制座机,现在躺在博物院展厅里,旁边游客举着手机玩自拍。那些曾要焚毁的"妖术"底片,如今用4K技术修复得纤毫毕现,连她眉毛里藏着的痣都看得清清楚楚。

更有意思的是,当年教她说"茄子"的裕家兄妹,德龄公主后来写了本《清宫二年记》,把这段轶事传遍欧美。

2015年故宫特展,美国人指着照片惊呼:"原来'cheese'在中文里是茄子!" 两个文明的碰撞,竟在一声快门里完成对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标签:颐和园   慈禧   卡尔   故宫   妖术   常用词   洋相   老佛爷   底片   茄子   太监   成人   照片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