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的地方多了,总能在赶路之余,于不经意间的某个小角落遇到让自己感动的生活小故事。
可能是某个小摊主,又可能是某个不起眼的街边理发摊,还可能是某个看似与环境格格不入的背影……
因为有了他们,生活才变得更加真切;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变得更加懂得珍惜当下的宝贵。
刚从东北回来,连行李箱都不用重新收拾,只是在家住了一个晚上,便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浙江,因为客户不等人、市场不等人、需求不等人。
虽然很赶,但这样快速切换城市,也有一个好处,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地方的不同风土人情,感受着长距离、大跨度切换带来的气候差异。我和同事调侃地用行业专业术语把这种情况叫做:人体冻融循环实验。
赶路是辛苦的,但我们总要学会点苦中作乐;工作是劳心的,但我们总要学会点劳逸结合。
连续驱车5小时抵达目的地,安顿好住宿后,我和同事找了个路边摊,点了一些烧烤,要了两瓶“小歪嘴”,同事外加了2瓶啤酒,有一搭没一搭地吹着牛、或拉着家常,谈笑间也把半天的赶路劳累释放得差不多,这也是我们长途出行解乏的常态。
小酌后,我们饭后再走上几公里,既消食又锻炼身体。
当我们在园区外围的农田走了三、四公里返回酒店时,才注意到,酒店的正对面摆起了一个理发摊位,“户外剪发”四个红底白字赫然醒目,在字的下面又用黄底黑字特别突出了“10元”。
这不,连续两周出差,忙的头发也没剪,这不就是瞌睡遇到枕头,想要什么来什么嘛。
我同事的还好,最多看起来有点长而已;我的就比较尴尬了,因为头顶头发稀少、秃得快,侧面的头发浓密且长得快,这样一来,当头发长长后,就更加显得头顶发亮,看起来就是标准的“地中海”模式。所以,我的头发基本上两周就修剪一次,否则有碍观瞻。
不容分说,我们先后都剪了个头发。
攀谈中,得知这位大哥的家人在园区里开了个东北小餐馆,经营了好几年,他是去年才来这里的。白天在工厂上班,每天下班后就来这里摆个摊,好则一天理二十几个发,再差也能剪十个左右。这样既能贴补家用,还能打发业余时间。用大哥自己的话说:“闲着也是闲着,不是刷手机就是和老乡喝大酒去了,这样好,既健康还赚点外快。”
“你这每天都是固定位置吗?投入也不少吧?”我看大哥位置选的比较好,路边还停了一辆小面包,猜想就是他的,于是便问道。
“还好,这里城管不会赶我们,连同这个搭的棚子,外加电瓶,再有就是这些理发必须的工具、镜子……也就大几百的一次性投入”,大哥一五一十地和我算着,说着他用手指着电瓶:“别看这个电瓶小,充满一次,够我出摊两天的,老好用了!”
听着大哥开心地和我们分享着,突然蹦出了东北口音,我便问答:“大哥是东北哪疙瘩的?”
大哥见我也切换了东北口音,高兴坏了,马上告诉我们:“我是黑龙江佳木斯的。”
“哈哈,我们刚从哈尔滨五常过来”,但是说这话的时候,我已经切换回了普通话,因为我告诉大哥,我只是出差去了那里,我们不是东北人。
即便这样,大哥也高兴万分,连忙说:“你们不赶时间吧……我给你们剪慢点、修好点……必须整得帅帅的、酷酷的……”
“哈哈,好好,必须的……”被大哥这么一逗,我们全乐了。
路旁的行人,也被我们三个大老爷们爽朗的得笑声感染,驻足攀谈;欢声笑语,顺着对面烧烤的余烟,袅袅升起,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生活就是这样,总是有很多巧合会在不经意间悄然发生。
这,大概就是生活最动人的样子吧!
【自我介绍】: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我们能做的,唯有用心感悟当下,探索并见证多彩生活。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