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着各种意外伤害,如溺水、跌倒/坠落、交通事故、火灾、自然灾害等,每年有大量人员因此而死亡或者伤残。掌握相关防控知识,对于预防意外伤害致残意义重大。
1.守护儿童安全,谨防溺水、摔倒和坠落。
溺水是1~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而悲剧的发生往往只需2~5分钟。危险水域不仅包括江河湖海,游泳池、沟渠、池塘、无防护的水池,甚至家里的浴缸都可能暗藏风险。家长和学校要教育孩子远离无人看管的水域,切勿让孩子独自或结伴野泳,同时教会孩子基本游泳和自救技能,引导孩子识别水域警示标志。多一分警惕,少一分危险,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筑起安全防线。
跌倒或坠落是儿童居家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一个疏忽,就可能让孩子面临危险,家长可以这样做:
(1)保持地面整洁——及时清理杂物、积水,避免绊倒或滑倒。
(2)阳台窗口安全——不摆放可攀爬的桌椅,窗户可加装防护栏。
(3)定期检查加固——阳台围栏、家具螺丝等确保牢固。
(4)正确引导教育——告诉孩子爬高的危险,不模仿危险动作。
安全无小事,防护在细节。预防跌倒、坠落,守护孩子安全成长。
2. 营造安全居家空间,增强平衡锻炼,预防老人跌倒风险。
跌倒对老年人危害极大,易引发骨折、头部损伤,甚至导致长期卧床。通过科学预防,可显著降低跌倒风险。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1)营造安全家居环境。保持地面整洁无杂物,常用物品置于触手可及处,穿着合脚、防滑的鞋子,在浴室、厨房等湿滑区域铺设防滑垫并安装稳固扶手,建议在马桶旁加装扶手等。
(2)加强平衡与力量锻炼。进行靠墙静蹲、抬腿练习、扶稳踮脚尖等简单易行的力量训练;通过练习扶椅背单脚站立、脚跟脚尖交替行走等锻炼平衡能力。
(3)培养安全生活习惯。起床、坐下时,动作放缓不着急,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引发跌倒。
(4)善用辅助工具。对于行走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应正确使用高度合适的拐杖或助行器,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调整工具高度。
多一分预防,少一分风险。让我们共同守护长者的每一步安稳!
3. 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预防交通伤害。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交通安全与每个人的生命及家庭幸福紧密相连,增强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交通习惯是必修课,交通安全关乎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康,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守护出行平安。
(1)行人安全守则。行走要使用人行道,无人行道时靠路边(距路缘1米内)走,留意前后车辆;严格遵守信号灯,绿灯亮时通过人行横道,无信号灯路口要观察路况确认安全后再通行,不可奔跑打闹。
(2)骑行安全须知。出行前检查车铃、刹车等是否完好有效;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需在非机动车道内骑行,通过路口遵守信号,不越线、不绕行、不逆行。
(3)驾驶安全规范。行驶保持安全车距,避免长时间并排行驶,转弯或变道先观察盲区再看后视镜;坡道停车拉紧手刹并挂挡;严禁酒后驾车。
(4)事故处理提醒。若遇交通事故,要妥善保护现场,双方无法协商解决时,可依法申请调解或提起诉讼。
文明交通,从你我做起。让平安成为回家最近的路!
4. 学习避险、逃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地震、暴雨、洪涝等灾害随时可能来袭,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是提升生存希望的关键,以下是常见灾害应对要点。
地震自救时,轻微晃动可躲在结实家具旁,优先选择承重墙墙角、坚固家具下方等“生命三角区”。采取蹲下或坐下姿势,降低重心,抓牢固定物,重点保护头颈部,可低头、用手护头或后颈,防止摔倒或移位受伤。
洪涝避险要远离路面漩涡,避开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涉水途中若感觉脚发麻,立即后退。多人同行时,可一人在前探路,另一人双手抓紧前者裤腰部位,前脚虚、后脚实地跟着前进。水位超过膝盖要谨慎前行。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学习应急知识、掌握避灾技能是公民必修课,提高警惕、科学应对,才能最大程度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多一分准备,少一分危险。让我们用知识和行动筑起安全防线,守护美好家园!
5. 防患于未“燃”,并积极自救,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火灾常隐匿于日常生活,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吞噬生命。深刻认识其危害并落实有效预防措施,是每个人的重要责任,预防火灾,人人有责。
预防火灾,要落实“三清三关”。清厨房,移离灶台附近可燃物,定期清理油污;清阳台,及时清除易燃杂物,外出关窗闭门;清走道,确保消防通道畅通,严禁电动自行车入楼入户。关电源,离家断电,杜绝私拉乱接和超负荷用电;关火源,烹饪“用火不离人”,离厨熄火;关气源,离家关闭燃气阀门,定期检查管道、胶管,异常及时报修。
同时要掌握应急逃生技能。发现火情立即拨打119,清晰报告情况;保持镇定,评估火势烟雾选择合适撤离路径;遇浓烟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或匍匐前进;初起小火果断逃离,随手关门;逃生通道被封锁则退回未着火房间自救。
多一分警惕,少一分危险。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共筑防火安全网,防患于未“燃”。
6. 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科学处理损伤。
生活中总有突如其来的意外,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抓住黄金救治时机尤为重要。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黄金四分钟”
若心脏骤停,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可显著提高存活率。
第一步:检查环境和患者状况
①评估环境:先评估现场环境,疏散人群。
②检查反应:轻拍双肩,呼唤名字若没有反应,立即拨打120。
③检查呼吸:观察胸部、腹部是否有起伏或颈动脉搏动,若没有起伏或搏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第二步:胸外按压30次
按压位置:标准体型的两乳头连线中点与胸骨交界点
按压手势:掌根着力,垂直按压
按压深度:成年人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第三步:人工呼吸2次
①打开气道:一手置于患者额部,向下压,另一只手放在患者下颌处,向上抬
②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如假牙或呕吐物等
③捏住患者鼻子,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
④每次吹气持续约1秒,看到患者胸廓有微微起伏即可。
第四步:重复第二、三步,直到找到AED或救护车赶到
气管异物 — 海姆立克急救法
发生气道异物梗阻时,千万别拍背。
对于成人及1岁以上婴幼儿
互救方式
第一步: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
第二步: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眼对准患者上腹部(肚脐以上两横指)位置,另一只手握住此拳。
第三步: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自救方式
第一步:将上腹部抵压在圆钝椅背处。
第二步:连续弯腰挤压腹部,直到异物排出。
对于1岁以下婴幼儿
第一步:蹲在地上或者坐在椅子上。
第二步:抱起宝宝,将宝宝脸朝下,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
第三步:拍背。一只手托住宝宝下颌,另一只手掌根用力在两肩胛骨中间拍5次。
第四步:压胸。把宝宝翻正,在胸部正中靠下部位,用食指和中指按压5次。
第五步:重复拍背与压胸,直到异物排出。
来源: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更新时间:2025-08-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