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谈崩了,安世中国强势反击,"断粮"倒计时60天,欧盟来电求饶

10月21日,中荷的高层谈话没有继续,安世半导体中间出了麻烦,安世是很多汽车厂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一旦出事,欧洲汽车厂一下就没有芯片可用。


中国这边的稀土规定也快开始执行,稀土是做电动车零件的必需材料,欧洲厂商面临两个问题,芯片没了,稀土也紧张。


荷兰的 “糊涂账” 与安世的 “切割令”

2025 年 10 月 21 日那通跨洋电话挂断时,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或许未曾预料,“回避核心” 的敷衍态度会引发连锁反应,这通本想给中企 “立规矩” 的通话,始终围绕着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僵局 —— 中方反复要求理清荷兰干预企业运营的事实,荷方却始终以 “合规审查” 为由避重就轻,对核心矛盾避而不谈。


电话那头的中国商务部长早已把话挑明: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问题,不是地缘政治的筹码,是中企合法权益的底线。


安世半导体的身世本就清晰可查。这家如今的全球车规级芯片龙头,并非荷兰本土培育的企业,而是 2019 年闻泰科技斥资 330 多亿真金白银从破产边缘挽救的 “落魄贵族”。


其前身为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当年若没有中资注入资金、整合资源进行重组,早已湮没在行业洗牌中,更不会有如今的市场地位。


但 2025 年 10 月,荷兰的态度突然转向强硬。10 月 1 日,荷兰法庭裁定暂停中籍 CEO 张学政的职务,封禁其内部系统账号,并将闻泰科技持有的 99.7% 投票权强制托管给第三方机构。


在后续谈判中,荷兰经济部对这一 “夺权” 行为避而不谈,对要求安世设立 “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监事会” 等霸道条款只字不提,反倒将 “合规” 作为搪塞的借口。


这通未达成共识的电话,成为安世中国反击的信号。10 月 22 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致员工信,字里行间透着明确的立场。


信中明确三点:作为注册在中国的企业,严格遵守中国法律;全体员工仅接受国内法定代表人的指令,未经授权的海外指令可依法拒绝;员工薪酬福利均由国内账户统一发放,与荷兰总部无直接关联。


这份声明的底气,源于安世深度扎根中国的产能布局。安世全球 70%-80% 的产能集中在中国境内,仅东莞封测基地就承担了全球约 50% 的封装测试任务,年产量高达 500 亿颗元件,全球每 10 颗安世芯片中就有 7 颗来自这里。


上海临港新建的 12 英寸车规级晶圆厂已于 2025 年二季度进入试产阶段,一期规划月产能 3 万片,年底即将实现满产。更关键的是,德国汉堡工厂生产的晶圆必须运至中国进行加工封装才能形成可用产品,国内市场还贡献了安世 52% 的营收。


荷兰总部看似夺走了 “控制权”,实则握住的是一个空壳。10 月 22 日,东莞工厂按时通过国内账户发放工资,生产线即刻恢复运转,只是此后仅承接国内订单,排期已排至 2026 年 1 月。海外传来的指令无人响应,法理与人心的双重稳固,让这场夺权闹剧沦为国际舆论中的笑谈。


欧洲车企的 “4 周倒计时”

安世中国稳住内部运营后,第二记重拳直击全球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 结算体系。恢复生产不久,公司便向全球经销商发出通知:所有芯片及元器件交易一律采用人民币结算,不再接受美元、欧元等其他货币,经销商需同步调整交易规则。


这一调整精准击中了欧洲汽车产业的软肋。安世生产的并非高精尖的光刻机芯片,而是汽车不可或缺的电源管理芯片、二极管等基础元器件,一辆传统燃油车需搭载数百颗此类芯片,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更是突破上千颗。


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车企早已将安世列为核心供应商,其车载芯片采购量中超过 12% 来自安世。


长期以来,全球半导体交易多以美元结算,欧洲车企对此习以为常。突然切换至人民币结算,不仅需要启动繁琐的外汇兑换流程,还得重新调试财务系统与供应链管理软件,而更紧迫的问题是供货中断。


中国商务部早在 10 月 4 日便发布出口管制公告,明确安世中国生产的成品元器件需履行严格的出口审批程序,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全球供应链就此出现断裂:德国汉堡工厂的晶圆如期运抵东莞加工,但加工完成的成品无法出境;欧洲车企的库存持续消耗,却难以获得新的补给。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公开表达焦虑,称会员企业普遍面临库存危机,预计仅能维持数周,而宝马、大众等企业私下向荷兰政府透露,实际库存仅能支撑 10 天。尽管车企紧急寻找替代供应商,但特定元器件的供应商认证流程通常需要数月,远水难救近火。


此前默许荷兰操作的欧洲国家陷入恐慌,数十家车企联合向荷兰经济部递交抗议信,施压其解决供应链问题。卡雷曼斯被迫公开表示 “将尽快与中方重启沟通”,但中方并未给出明确回应 —— 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本就不是中国。


布鲁塞尔求和

10 月 23 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谢夫乔维奇主动发起视频通话,与中国商务部长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会谈。欧盟的妥协,源于其在多条供应链上对中国的深度依赖。


除了汽车芯片受制于安世,欧盟 98% 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而稀土是新能源汽车电机、风力涡轮机、医疗设备等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材料。尤其是中重稀土中的镝、铽等元素,全球 80% 以上的储量集中在中国,欧洲企业尚无替代来源。


中国 4 月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已让欧洲新能源产业感受到压力,特斯拉 CEO 马斯克曾公开承认,其机器人生产线因稀土供应受限被迫放缓。更重要的是,中国是欧洲电动汽车的核心市场,欧盟此前启动的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本就担忧中方的反制措施。


中方在会谈中态度明确:稀土出口管制是依法依规实施的管理措施,此前已提前向欧盟进行通报,对于符合条件的合规企业,可提供审批便利;而安世半导体问题的核心,是荷兰违反市场经济基本原则,非法剥夺中企合法控制权,必须先纠正这一错误,其他问题才有协商的基础。谢夫乔维奇当即表示 “理解中方的安全考虑”,并主动邀请中方高层赴欧洲举行面对面会谈。


双方最终敲定,将尽快在布鲁塞尔召开 “升级版” 中欧出口管制对话会议。这一会议级别的提升释放出明确信号 —— 此前的常规对话机制已无法满足需求,欧盟希望通过更高规格的谈判,一次性解决包括芯片、稀土在内的供应链问题。


荷兰则陷入更尴尬的境地。此前以 “国家安全” 为由管控安世的说法不攻自破,如今正紧急与第三方托管机构协商投票权返还事宜。荷兰农业、花卉等优势产业高度依赖欧洲市场,若欧洲车企因芯片短缺发起反制,其损失将难以估量。


如今,欧洲汽车产业的 “断粮” 倒计时仍在推进,布鲁塞尔的会谈成为其最后的希望。中方早已传递清晰立场:合作的前提是遵守规则。


市场经济不是 “想抢就抢” 的儿戏,中企的合法权益更不容随意侵犯。这场供应链博弈背后,彰显的不是威胁,而是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实打实的产能根基与坚守规则的底气,这样的力量,终将被世界正视。


信息来源

搜狐网:《美欧日车企无一幸免,人怎么能闯这么大祸 @荷兰》
https://m.sohu.com/a/946984928_122014422/

中华网:《欧盟只给中国 30 天,必须解决稀土供应,否则冯德莱恩取消访华?》
https://mkan.china.com/article/5577582.html

头条号(清华同学):《安世半导体中国最新发声!公开信藏底气,70% 产能在手何惧风波?》
http://m.toutiao.com/group/7564377485753582089/?upstream_biz=doubao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科技   中国   欧盟   倒计时   强势   荷兰   欧洲   稀土   芯片   中方   半导体   布鲁塞尔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