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再多也没用!年仅46岁上海富豪余浪波去世,给所有创业人提了醒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媛媛

编辑| 莉莉

初审| 甜甜

【前言】

说起创业,很多人眼里只有那些亮眼的数字——市值多少亿、融资多少轮、员工多少人。

可谁能想到,这些光鲜亮丽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代价?


上海有位老板叫余浪波,46岁那年说走就走了,留下19个亿的身家和一地唏嘘。

这个从湖南农村走出来的硬汉,用27年时间拼出了一个商业帝国,最后却连享受的机会都没来得及有。

你说这钱挣得,到底值不值?

一个农村娃的倔强,19岁穿上军装改命

1979年3月,余浪波出生在湖南益阳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家庭。

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能吃饱饭就算不错了,至于未来会怎样,基本全靠天意。

余浪波从小就知道,想要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往死里拼。

19岁那年,也就是1998年,他做了一个决定——参军入伍。

这一去就是两年,在解放军某学院政治部宣传科当兵。


部队的日子说实话不轻松,天天训练不说,各种规矩也多。

余浪波在宣传科待着,负责写稿子、搞宣传,看起来不像一线战士那么累,实际上脑子和体力都得跟上。

那两年把他彻底磨了一遍,以前在农村那点小聪明根本不够用,得学会服从、学会坚持、学会在压力下完成任务。

退伍的时候,余浪波身上多了一股劲儿,那种说干就干、不服输的劲儿,后来支撑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


退伍之后,余浪波没有回湖南老家,而是直接杀到了上海。

2003年的上海已经很繁华了,到处是机会,也到处是陷阱。

一个退伍军人,没学历、没背景、没人脉,想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谈何容易。

余浪波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复盛实业当销售工程师,说白了就是跑业务的。

别人看不上的苦活累活,他全接下来,每天背着包跑客户,脸皮磨得比城墙还厚。

就这么一步步,他在销售这条路上摸出了门道,也攒下了第一桶金——不是钱,是人脉和经验。

从打工人到老板,这中间隔了多少个不眠夜

在复盛实业干了两年,余浪波发现自己的能力远不止于此。

2005年,他跳槽到了上海珑铠机电,这次直接升到了销售经理的位置。

职位变了,责任也重了,不光要自己出业绩,还得带团队、做管理。

余浪波那股狠劲儿又上来了,白天跑客户谈合同,晚上回来研究市场、分析数据,恨不得把一天当两天用。

就这么拼了一年,他不仅完成了公司的任务,还拿下了好几个大客户。


干得越久,余浪波心里那个念头就越强烈——打工始终是给别人干,自己得当老板才行。

2006年,他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开始代理销售压缩机。

压缩机这玩意儿听起来挺专业,其实就是工业设备的一种,需求量大但竞争也激烈。

余浪波靠着之前积累的客户资源和对市场的了解,很快就把生意做起来了。

那几年他基本没怎么休息过,天天泡在客户那儿,有时候为了拿下一个订单,能连着谈判好几个通宵。


代理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余浪波又琢磨起了更大的事儿。

他发现市场上的压缩机品牌虽然多,但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不多,很多都是贴牌货。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做自己的品牌?

2012年3月,余浪波正式创立了德耐尔节能科技,主攻节能型压缩机的研发和生产。

这一步迈得很大,从代理商变成制造商,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风险也成倍增加。

余浪波咬着牙上了,他心里清楚,机会就这一次,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挂牌新三板那天,他哭了还是笑了

德耐尔刚成立那几年,余浪波压力大到不行。

工厂要建、设备要买、人才要招,每一项都要花钱,而且都是大钱。

他把之前赚的钱全砸进去了,还四处借钱、找投资,就差把自己劈成八瓣。

最难的时候,公司账上只剩几万块,下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余浪波愣是一家家跑客户,把订单追回来,硬是撑过了那段日子。


熬过最艰难的阶段,德耐尔终于站稳了脚跟。

产品质量过硬,价格也有竞争力,客户慢慢多了起来。

余浪波没有因此松懈,反而更拼了。

他知道市场变化快,今天你是老大,明天可能就被别人超越。

为了保持技术优势,他舍得在研发上投钱,还专门招了一批工程师搞技术攻关。

有意思的是,余浪波自己后来也去读了博士,但他从来不在公司里摆架子,反而把核心技术人员的名额让给了一线员工,说是他们才是真正懂技术的人。



2017年1月,德耐尔正式挂牌新三板,这对余浪波来说是个里程碑式的时刻。

从一个农村娃到上市公司老板,他用了快40年。

那天挂牌仪式上,余浪波站在台上,手里握着那枚纪念章,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身边的人都在鼓掌庆祝,他却只是静静地站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按照公司股权结构,余浪波持有69.33%的表决权,这意味着公司的市值基本就等于他的身家。

19个亿,对一个从零开始的创业者来说,这个数字已经很惊人了。

跑马拉松当火炬手,看起来挺健康的一个人

公司上了轨道之后,余浪波开始注意身体健康了。

他知道创业这些年把身体透支得厉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拼命了。

2025年5月,他报名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

46岁的人了,还敢挑战马拉松,周围人都觉得他挺厉害。

余浪波倒是很平常心,说跑步能让他放松,也能锻炼意志力。

比赛那天他跑完了全程,虽然成绩不算特别好,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突破了。



6月份,余浪波又干了一件很光荣的事儿——当火炬手。

能被选上当火炬手,说明他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口碑都不错。

那天他穿着火炬手的服装,高举着火炬跑过街道,路两边围了很多人,有认识他的,也有不认识的,都在为他鼓掌加油。

余浪波跑得很认真,每一步都很稳,脸上挂着笑容。

事后他发了条朋友圈,配了几张照片,说这是他人生中很难忘的一刻。


从外表看,余浪波确实挺健康的。

身材保持得不错,脸色也还行,平时也注意锻炼。

可是谁能想到,身体内部已经出了问题。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不规律的作息、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都在一点点掏空他的身体。

很多毛病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平时没感觉,等爆发的时候就晚了。

余浪波大概也没想到,自己明明在努力保养身体,最后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

回母校发助学金,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余浪波这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忘本。

发达了之后,他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的。

他在母校和云南的一些贫困地区设立了奖助学金,每年都会拿出一笔钱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

2025年10月18日,余浪波回到了母校,亲手给学生们发放助学金。

那天他穿得很正式,站在讲台上跟学生们说话,鼓励他们好好读书,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学生们围着他,有的问他创业的经验,有的问他怎么坚持下来的。

余浪波都耐心地回答,说得很实在,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大道理。

他说自己当年也是穷得叮当响,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才走到今天的。

现在能帮助学弟学妹们,他觉得很开心,也算是对母校的一种回馈。

那天的活动搞了大半天,余浪波全程都很投入,跟学生们聊得很开心。


谁能想到,这竟然是余浪波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离开母校之后,他又投入到了公司的日常工作中。

10月下旬正是企业最忙的时候,年底要冲业绩,各种会议、谈判、出差排得满满当当。

余浪波依然像以前那样,什么事都要亲自过问,什么决策都要自己拍板。

身边的人劝他多休息,他总说没事,还能扛得住。

可是身体已经在发出警告了,只是他没当回事。

10月27日,一切都停在了这一天

2025年10月27日,这一天对余浪波的家人、朋友和员工来说,是个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

那天早上,余浪波像往常一样起床准备去公司。

可是还没出门,他突然感觉不舒服,胸口发闷,喘不上气。

家里人赶紧叫了救护车,把他送到了医院。

医生检查之后脸色就变了,立刻安排抢救。

可是病情来得太凶猛了,医生们拼尽全力,还是没能把他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商界都震惊了。

余浪波才46岁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公司发展得这么好,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很多认识他的人都不敢相信,前几天还见他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出事了。

员工们更是难以接受,有人在公司门口哭成一团,说余总对他们那么好,从来没有亏待过大家,现在他走了,以后怎么办。



余浪波的葬礼办得很低调,家里人不想大操大办,只是通知了一些至亲和生前好友。

来送他最后一程的人还是挤满了整个礼堂,有老同事、老客户、商会的朋友,也有受过他资助的学生。

大家站在灵前,看着那张遗像上余浪波的笑脸,心里都堵得慌。

一个活生生的人,前几天还在到处跑,现在就这么躺在这里了,谁能不难受?

创业圈里倒下的不止他一个,钱和命到底哪个重要

余浪波不是第一个倒在创业路上的企业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前些年,菊乐股份的董事长童恩文也是突然走了,那年他55岁。

还有均瑶集团的创始人王均瑶,38岁就因为胃癌去世了,比余浪波还年轻。

这些人有个共同点,都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都拼了命地工作,最后都没能享受到自己打拼下来的成果。


为什么创业者这么容易出问题?

说白了就是把身体当机器用了。

创业初期为了省钱,什么都自己干,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

好不容易公司做大了,事儿反而更多了,管理、融资、战略规划,样样都得操心。

很多老板嘴上说要注意休息,实际上手机24小时开机,半夜还在回邮件。

吃饭不规律、睡眠不足、缺乏运动,这些都是慢性自杀。


更要命的是心理压力。

创业失败了怎么办?

员工工资发不出来怎么办?

竞争对手追上来怎么办?

这些问题天天压在心头,想不焦虑都难。

有研究说,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都会找上门来。

余浪波这些年扛下来的压力有多大,外人根本无法想象。

19个亿的身家,背后是19年的超负荷运转。

【结语】

余浪波的故事给创业者们敲响了警钟。

钱是挣不完的,命却只有一条。

没了健康,再多的财富也只是个数字。


那些天天加班、透支身体的老板们,真该停下来想想,拼到最后图个啥?

家人需要你,员工需要你,可你的身体也需要你善待它。

与其等到躺下那天才后悔,不如现在就开始改变。

毕竟,能活着享受生活,才是最大的成功。

【信息来源】
1. 《上海德耐尔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转让说明书》,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2017年
2. 《新三板挂牌企业年度报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7-2024年
3. 《上海市工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档案资料
4. 《益阳日报》关于余浪波助学活动的新闻报道,2025年10月
5. 《中国企业家健康状况白皮书》,中国企业家协会,2024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4

标签:财经   富豪   上海   公司   身体   老板   客户   母校   压缩机   创业者   助学金   劲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