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荒唐政变!他伪造圣旨杀光领导,回老家祭祖5天竟无人怀疑

众所周知,“艺术来源生活”,《西游记》中,唐僧的父亲陈光蕊寒窗苦读数十载,中了状元,被圣上任命为江州知府,还接住了高官之女的绣球,一时间好不春风得意,在携美眷去往江州赴任的过程中,被艄夫杀害,冒名顶替前去赴任。

在现实之中,由于信息传递的较为闭塞,所以出现过这样“狸猫换太子”的荒唐事,他,一介小吏,却胆敢伪造圣旨杀光领导,此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回老家祭祖5天,竟无一人怀疑。

这名小吏究竟姓甚名谁?他又是为何做下此等当时算是“大逆不道”,罪行能够诛灭九族之事的呢?

边缘人物

这名小吏的名字就是范孟端,是河南杞县人,是元代河南省台的一名替补小吏,家境贫寒,临时工的薪资也不足以支撑其人情往来,于是只能形单影只,与周围同僚私交甚少。

虽然是替补小吏,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士农工商”,在一众布衣前,衙门里当差在面子上还是较为风光的,于是就有“不知事”的亲友们,接连“慕名”来托他办事。

但是,范孟端手中又没有实在的权力,又与周围同事私交甚少,所以对于他人的请求爱莫能助,又碍于面子难以将实情诉之于众,于是一次次婉拒让他活在了亲友接连不断的冷嘲热讽之中。

而自己又是政治体系中的边缘人物,所干的又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闲差,自然也得不到上司的赏识,所以干了相当长时间,也没有被纳入正式编制,一直抑郁不得志。

而亲友们的冷嘲热讽似乎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其最后遮羞的最后一丝体面燃烧殆尽,于是他一时间怒气冲天,跑到河南省行省的办公大楼,挥笔写下:“人皆谓我不办事,天下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

头脑冷静下来之后,他才开始为自己一时冲动发的恶牢骚感到后怕,但是出乎他的意料,他竟然什么惩罚都没有,还因此得到了曾经梦寐以求的正式编制。

但是,在元代冗官冗员的大背景下,他虽然做着正式员工的本职工作,但是却没有得到该有的薪水,比起之前的临时工的工作,还增加了工作的任务量,于是他去找上司“吐苦水”,却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法,于是反孟端怒火中烧,暗暗发誓,“我必杀若辈”。

或许是此前“耍威风”并没有得到严惩,还因此获取了曾经忍气吞声所不曾有的东西,这才助长了范孟端的野心,让他在心中形成了“反抗就会有回报”的逻辑闭环,才会产生堪称“大逆不道”的念头。

惊天计划

1339年11月,范孟端找到了跟他几乎同样际遇的霍八失等人,几人约定在冬至当天假传圣旨,趁着当天由范孟端“值守”,而且当天过节的过节的氛围,衙门中人员精神上定会非常松懈。

正好当天行省的高官们都喝醉了,于是在听到有圣旨之后,就都醉醺醺的去接旨了,也没有考虑现实的时间逻辑,于是在范孟端一伙人的传唤中,被圣旨接连“赐死”。

与此同时,范孟端宣称皇帝任命自己为河南都元帅,在一众党羽的操作下,将河南大小衙门的印章都拿到了自己手里,独揽当地的行政大权,并调动兵马封锁省城,宣布戒严。

在范孟端成为都元帅之后,也是照葫芦画瓢,自佩戴平章发兵的虎符,派兵驻守省内的大街小巷,不准人们随意相互往来,而这样声势浩大的突然失联,也并没有引起朝廷的警戒。

可能是此前的顺利的“谋反”,以及此后并没有来自朝廷的严惩,继续给了范孟端勇气,于是在控制了河南行省的局势后,范孟端便声势浩大的返回老家杞县进行祭祖了。

令人非常好笑的就是,范孟端往返时间五六日,竟然没有一个人对其身份地位进行质疑,毕竟小吏到都元帅这么大的阶级跃升,如果没经过科举等,寒门学子很难摇身一变,在寥寥数日就成为一省的都元帅。

而这场“狸猫换太子”的戏份最终还是没有唱多久,范孟端可能是反抗来的过于容易简单,而且在身居高位听信了太多谄媚之词,于是就忘记了“言多必失”的教训。

在一次酒宴之中,过于“潇洒得意”的范孟端,对着来访的冯二社吹嘘起来自己曾经的“丰功伟绩”,但是他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是范孟端的阴谋就被冯二社等拆穿,这一场轰轰烈烈的“谋逆之举”还是终结在了一场酒宴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圣旨   杞县   小吏   行省   衙门   河南   元帅   亲友   荒唐   当天   领导   时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