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州人说今天吃一颗龙眼,等于吃一只鸡?

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白露,这也是秋季的第3个节气。

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叶面上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这也是“白露”名由之一。

图源/图虫创意

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这时,不同地方的人们,过白露的法子也藏着各自的巧思,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浙江苍南、平阳等地,人们会在白露这天祭祀“水路菩萨”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人们称他为“水路菩萨”或“河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会举行祭禹工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两祭的规模为最大,每次历时一周。

浙江绍兴大禹陵大禹铜像航拍图源/图虫创意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白露米酒”或许有些陌生,但在古代的湖南一带,资兴、三都、蓼江等地,白露时节家家户户都有酿酒待客的习俗。这种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南京人则格外青睐“白露茶”。白露茶并非某种茶叶的品种,而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股独特的甘醇味道。

老南京人这时则会煮“白露茶”待客,茶汤清淡,滋味醇和,更显人情味。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食物。

白露,食龙眼 图源/图虫创意

有些地区,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中医认为,白露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应该顺应自然,早睡早起,以利肺气的舒展。

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蜂蜜、梨、甘蔗等,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此外,还要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现在我们过白露,可能少了些古老的仪式,但那份对季节的感知还在。家人会在出门前念叨“早晚加件衣,别着凉”;周末去公园,能看见桂花开了,小小的黄色花朵藏在叶子里,风一吹,满鼻子都是香,偶尔还能看见草叶上的露珠,亮晶晶的,像小时候玩的玻璃弹珠,让人忍不住蹲下来多看两眼。

婺源的秋图源/图虫创意

其实白露就是这样,不张扬,却带着满满的温柔。它不像立春那样热闹,也不像冬至那样厚重,它更像一位轻声细语的朋友,提醒我们“夏天走了,秋天来了,要好好照顾自己呀”。那些小小的露珠,虽然不起眼,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也能滋润脚下的土地;就像我们的日子,平凡却有滋味,只要用心感受,就能发现藏在风里、露里、食物里的美好。

正如开头那首童谣所唱:

雁字回时向南去

红花落半玄鸟归

群鸟长歌养珍馐

百果成熟香馥郁

《白露》是青年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邹頔创作的《节气童谣》系列其中的一首,她希望通过歌谣的形式,把老祖宗的智慧传递给身边人、给喜爱音乐、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尤其是小朋友们。

在童谣《白露》中,孩童用稚嫩的秦腔念白方式展开歌曲,配器上运用弦乐团、大提琴独奏、钢琴营造一种独特的东方诗意,亦表达古人悲秋的情怀,让听众沉浸于清冷优美的意境之中。

节气童谣《白露》演奏:国际首席爱乐乐团 图源/邹頔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正是人们感受自然、享受生活的好时光。让我们在这个节气里,品味秋天的韵味,感受生活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美食   福州   节气   大禹   时节   创意   童谣   食物   阴气   草叶   春茶   米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