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建始也;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我国古时将立冬分为三候: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时北风渐强,
水始冰,地始冻,
气候特点为
“寒燥并重,闭藏之象显”。
立冬时节应当如何“冬藏”“冬补”?
一起来看看这份冬季健康指南!
一立冬应“三防”
1. 防干燥
冬天气候干燥,容易伤及人体津液,使人体呈现一派“燥象”,如口唇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
护肤方面,可以适当涂抹润肤霜,做好保湿工作;饮食方面,要适当多喝水,还可以吃一些蜂蜜、木耳、梨等。
2. 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波动,气道黏膜免疫力下降,关节活动受限,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加重或发作。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3.防上火
立冬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供暖,且冬季常吃火锅、辣椒等,容易导致体内火气积郁而“上火”。
中医认为,白色食物能防燥热,做菜时,不妨选择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等食材。
二不同慢病的冬季健康指南
冬季是慢性病管理的关键时期,患者需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预防疾病发作,保护自身健康。
1. 心脑血管病冬季防急策略
慢动作
醒来后赖床5分钟再缓慢起身,行动,转身、如厕时都放慢速度,避免猛然发力,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勤检测
冬季血压波动大,应遵医嘱每日定时监测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室内动
避免严寒时段户外锻炼,可选择在室内散步、打太极、做操。运动前充分热身,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宜。
2. 呼吸疾病防感与功能锻炼
防感措施
强烈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外出佩戴口罩,保持颈部及口鼻温暖。
功能锻炼
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定期开窗通风。坚持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增强膈肌力量,改善肺功能。
3.糖尿病预防要点
血糖监测
冬季血糖波动大,需密切监测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遵医嘱按时服药,保持血糖稳定。
科学饮食
冬季不宜过度进补,应坚持均衡饮食,多食蔬菜,适量补充优质蛋白,控制总热量摄入。
足部护理
每日用温水(不超过37℃)洗脚,洗后仔细擦干,检查有无破损,并涂抹保湿霜防干裂。
综合整理自“人民网科普”“ 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北京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
栏目推荐
滑动查看更多栏目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