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4岁的宗馥莉被宗庆后送到美国读书。
她没想到,老爹的左膀右臂杜建英,会成为她的“陪读监护人”。
更没想到,杜建英不但喜欢陪读,还喜欢陪她爹“打扑克”。
在出国之前,宗馥莉一直在杭州上学,快乐无忧。
学校离娃哈哈很近,父母没空管她,她就自己去公司食堂吃饭,一直是大家的团宠。
父母要加班,宗馥莉就在大学生集体宿舍跑来跑去,和每个人都是好朋友。
尤其是高材生杜建英,每次见了她都格外热情。
宗馥莉也很喜欢杜建英,因为她英语好,能接洽各种客户,宗庆后十分器重她。
有一阵子,宗庆后每天都会和妻儿夸赞杜建英,还让宗馥莉好好和她学习。
宗馥莉笑眯眯的听着,母亲施幼珍却一语不发。
那时的宗馥莉太小,压根不懂大人们之间微妙的感情,更不懂一个妻子的直觉。
不知从哪一天起,宗庆后突然就不再提及杜建英的名字,母亲的脸色反而更差了。
直至14岁这一年,她才明白,母亲为何一直郁郁寡欢。
对于宗庆后和杜建英的关系,施幼珍早有预感。
在公司里,大家窃窃私语。
两人结伴出差时,只开一间房,一晚上都在“打扑克”。
不管周围多少人,彼此间情意绵绵的眼神,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有感觉。
但是女儿太小了,还不懂大人的感情,她不想女儿受伤害,所以对送女儿出国留学这件事,她十分支持。
可惜,施幼珍没想到,杜建英会随行,且是为了去偷生孩子。
漂洋过海去美国,小小的宗馥莉其实内心很害怕。
但因为有杜姨的陪伴,让她心里踏实了很多。
抵达美国后,宗馥莉被送进了“美国圣马利诺高中”住宿。
她十分遗憾,因为父亲为了她上学,早就在圣马力诺区准备了大房子。
直至半年后她才知道,那个大房子根本不是为她准备的!
如果给宗馥莉人生划分一个分水岭的话,14岁那一年至关重要。
宗馥莉几个月后回到自己的大房子,突然发现陪读的杜建英,肚子竟然大了。
作为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再加之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她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她只是很纳闷,杜姨都不怎么出门,到底是怎么怀孕的呢?
直至不久后,她在家发现了父亲的身影,也知道了“宝宝的父亲到底是谁”。
在宗馥莉之前的印象里,父亲善良高大,虽然和母亲不亲密,但却很有责任感。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父亲会背叛母亲,且和其他女人有了孩子。
一个青春期的女孩,独在异乡,且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她的绝望和愤恨,但无处诉说。
1996年,杜建英和宗庆后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入了美国籍,取名宗继昌。
两年后,杜建英又生下一个女儿,也是美国籍,取名宗捷莉。
若干年后,每当宗馥莉看到父亲在采访中说“我们全家都没有外国籍,也没有外国绿卡,今后也不会移民”时,总忍不住想翻白眼。
自打宗继昌出生后,宗馥莉就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家庭地位。
作为一个地道的浙江人,她比谁都清楚“祖辈对于生儿子到底有多执着”。
爷爷奶奶作为老一辈的人,更是重男轻女到了极致。
他们不喜欢宗馥莉,也不喜欢没有生儿子的施幼珍,只喜欢大孙子宗继昌。
杜建英“母凭子贵”,尽管不是原配,却比原配的地位还要高。
宗馥莉人生中最痛恨的时刻,就是每当过年时,爷爷都唉声叹气,遗憾自己的大孙子不能上族谱。
其实,宗庆后在发达之前,在父母的眼中并不讨喜。
老两口最喜欢小儿子宗泽后,恨不得把全家最好的都捧给他。
从名字中,就可窥老两口的私心。
他们自诩是宋朝名将宗泽的后人,所以给小儿子取名宗泽后,希望他能和祖先一样成为能人。
宗庆后18岁下乡,在农村挖过盐、挑过粪、种过茶,一直干了15年的体力活。
直至1978年,宗母要退休了,其他人也各有工作,才让宗庆后回城顶了班。
此后的十年间,宗庆后一直在某纸箱厂当工人,直至1987年自主创业。
回城的第二年,宗庆后经人介绍认识了施幼珍,两人结婚,生下了宗馥莉。
工作是母亲的,工资是全家最低的,本人是父母最不喜欢的。
施幼珍多年后接受采访说,“我蛮可怜他的,家里没有人重视他,他从来没有被真正爱过”。
施幼珍自打嫁给宗庆后之后,亲眼见证了他在家的地位,他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她是最明白宗庆后发达之前处境的人,也是打心里同情他,所以即使日后他犯了许多错,仍不愿在人前指责他。
这样一个善良的女人,最后换来的却是痛彻心扉的背叛。
宗庆后早期的人生底色吃尽了苦头、一直未被真正爱过,内心也憋着一股劲。
他希望能成功,让父母能高看他一眼。
他希望能出人头地,能让女人真正去爱他,而不是像施幼珍一样去可怜他。
因为憋着这一口气,宗庆后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很快就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1987年靠着借来的十几万代加工口服液,迅速累积了一笔财富。
1991年收购了国营杭州罐头食品厂,正式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团,开始生产饮料。
这一年,浙江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杜建英,入职娃哈哈集团。
很快凭借超高的综合能力,成了宗庆后的左膀右臂。
起初是源于工作能力的欣赏,后来为何偷偷“打起了扑克”呢?
宗庆后曾在自传中说,“女员工比男员工的忠诚度更高”。
至于加强忠诚度的方法,大概就是张爱玲书中所写:通往女人心灵最近的通道是Y道。
即使在年过七十之后,他依旧在不停的“加强女员工的忠诚度”。
宗庆后的企业做起来之后,他的生活确实做出了巨大的改变。
父母开始爱他了,弟弟们尊重他了,周围的女人也开始围着他转了。
这突如其来的快乐,只有吃过苦,受过难,没有被爱过和尊重过的人才懂得。
宗庆后迷失了,开始频繁和女员工们“深入交流”。
施幼珍一定觉察到了他的变化,但作为一个可怜她的女性,她不愿意毁了他。
整个九十年代,施幼珍都因为这点可怜在隐忍。
当然,这背后也有女儿宗馥莉的原因。
施幼珍眼看着企业做起来了,知道自己女儿未来的身份也水涨船高了,她不会拱手让给她人。
但是杜建英的出现,让施幼珍实在忍无可忍了。
杜建英当着自己女儿的面,和宗庆后眉来眼去,在美国生了一个又一个。
这些对老总家来说的“耀祖们”,却是施幼珍和宗馥莉最大的屈辱。
2000年,已经考上大学的宗馥莉支持母亲离婚。
现今施幼珍生活在国外,且在香港和国外有多处豪宅房产。
她之所以偏爱不动产,是想给女儿留下最后的退路。
至于杜建英,2002年左右又生了小儿子宗继盛。
2003年让宗庆后在香港设立了21亿的离岸信托,受益人是她的三个孩子。
这一年,宗馥莉回国,进入了娃哈哈工作。
她从基层干起,从生产到加工,从机械到包装,从进出口到销售,摸清了娃哈哈的完整流程。
有员工说,整整4年的时间里,她一直混在基层,最早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2007年,宗馥莉开始独立掌控宏胜饮料集团。
这是宗馥莉夺权的起始路,也是她后来的底气,更成了她坚实的后盾。
从1996年发现父亲的真面目,到后来的一步步夺权,再到2025年的“奋起反杀”。
宗馥莉整整蛰伏了30年。
这30年间,她眼看着杜建英生了三个孩子;
眼看着她成了公司二把手,还拿到了集团几十家食品加工厂的股权;
还眼看着她拿着父亲的钱,去创办了投资公司,收拢了叔叔姑姑的心;
她太弱了,压根抵抗不了杜建英,只能从父亲的身上下手。
在大学期间,宗馥莉主修国际商务,辅修公共关系。
没想到,第一个使出来的公关手段,竟然用在了自己父亲的身上。
在宗馥莉看来,父亲是有些虚伪的。
当着公众撒了那么多谎,还喜欢立各种人设,她恰好可以顺势而为。
老祖宗曾留下过一个词叫“捧杀”,用在宗庆后身上正合适。
虽然私下里,宗馥莉会和父亲吵架、摔手机。
但在人前,她必定一副对父亲很亲密的样子,让宗庆后也有了慈父的美誉。
没几年,“一妻一女一布鞋”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当下网络如此发达的年代,大家如此看重个人形象,宗庆后如果想反口。
可以预见,娃哈哈旗下的所有产品,肯定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就这样,宗馥莉在公司内掌控的权利,一年比一年多,终于慢慢挤走了杜建英。
父亲屡次出轨,四处乱生;
爷奶重男轻女,数次让私生子入族谱;
小三在公司掌权,地位难以撼动;
叔叔们和小三一家关系亲近,无视大嫂和侄女;
家里的保姆和佣人时常出卖她的隐私;
公司的元老也将小三当成老板娘,觉得皇太子会上位;
一桩桩一件件,让宗馥莉在整个人生的成长期吃尽了苦头。
孤独又窒息的人生,让宗馥莉变得强大,也学会了隐忍和使用计谋。
说她六亲不认,是因为除了母亲,宗家所有人都没有爱过她。
说她极端,是因为如果她不主张自己的想法,没有人会在乎她。
说她经常更换司机保姆,仿佛有病一样,是因为她被出卖的次数太多了。
说她家里四处都是摄像头,冰箱上都安了俩,是因为她怕有人下毒。
之前那个天真无忧的宗馥莉,在14岁那年就“死了”。
留下的只有冷清冷心、独立成长、誓要保护母亲的“钮钴禄.宗馥莉”。
未来的宗馥莉,还要和几个私生子奋战。
希望她的团队足够强大,能拿稳属于自己的一切,能战胜“老三”,补偿童年那个战战兢兢的自己。
更新时间:2025-07-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