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欧盟传出将在本周末前紧急推动立法程序,取消所有对美国工业品征收的关税。这对特朗普政府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外交胜利,他成功地运用了“汽车关税”这一杠杆,撬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
就在同一天,大西洋彼岸的墨西哥政府传出消息:计划在9月8日提交的预算提案中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涉及钢铁、汽车零部件、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多个领域。
欧盟委员会正在加快推进立法进程,甚至跳过原本所需的影响评估,只为满足特朗普提出的条件。这种非常规的速度显示出欧盟的紧迫感。
根据协议,若欧盟在本月底前完成立法,美国将把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关税从目前的27.5%降至15%,并追溯自8月1日起生效。
汽车是欧盟(尤其是德国)对美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仅德国在2024年就向美国出口了价值349亿美元的新车和零部件。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称这项协议是“一个坚实的协议,尽管并不完美”。欧盟承认这份贸易安排整体上对美国更有利,但为企业提供稳定、确定的经商环境更加重要。
墨西哥政府计划在9月提交的预算提案中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具体措施包括对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征收15%的附加关税,汽车零部件关税提高到20%,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的关税也将有不同程度提高。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曾于今年4月表示“不会成为任何国家的傀儡”,但短短四个月后,其立场发生明显转变。这个曾经与中国保持密切经贸往来的国家,成为第一个响应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主要经济体。
墨西哥经济严重依赖对美出口,约占其GDP的30%以上。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威胁对墨西哥所有出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让墨西哥政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特朗普在今年7月与墨西哥新任总统辛鲍姆会晤时,提出了所谓“北美堡垒”计划。该计划要求墨西哥和加拿大共同组建对抗中国商品的“统一阵线”,阻止中国商品通过北美自贸区渠道进入美国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经墨西哥转口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总额同比暴涨43%。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曾警告,墨西哥已成为中国商品规避美关税的“北美跳板”。
特朗普今年7月31日签署行政令,威胁对任何通过第三地转运规避美国关税的商品征收高达40%的“转运税”。这一措施直接针对中国商品经墨西哥中转的行为。
欧盟除了工业品,还计划对部分美国海产品和农产品给予优惠关税待遇。这些让步虽然涵盖了农业领域,但欧盟委员会强调开放针对的都是“非敏感”产品,不会损害欧盟农户的核心利益。
在数字贸易与标准规则方面,美欧双方承诺不针对电子传输征收关税,并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数字产品零关税的永久承诺。欧盟方面确认放弃推动对大型科技公司征收“网络使用费”的计划。
欧盟还同意加强对美采购与投资,计划增加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石油和核燃料等产品的进口,斥资至少400亿美元购买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大幅增加从美国采购军事装备。
墨西哥全国工业联合会已就关税调整向政府提交风险报告,担忧美墨贸易依赖度过高将影响国家自主性。专家分析,一旦中墨经贸关系受损,墨西哥制造业、农产品出口、物流等领域都将面临下行压力。
墨西哥汽车工业协会负责人阿曼多·科尔特斯表示:“我们处于两难境地。中国是我们重要的贸易伙伴,但美国是我们的最大市场。”墨西哥汽车行业每年从中国进口约35亿美元的零部件,如果提高关税,将使墨西哥汽车生产成本增加8%以上。
消息人士透露,墨方正在与美国谈判,要求获得某些产品的关税豁免权,并希望美国放宽对墨西哥移民的限制政策。这种“以妥协换利益”的策略,反映了中等强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现实选择。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近期明确表示:中方乐见各国与美国就关税问题展开有意义的谈判,但任何国家都不得以损害中方的实质性利益,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手下留情。
中方不仅是这么说的,同样也是这么做的,8月19日,中方宣布对加拿大油菜籽采取反倾销措施,征收高达120%的反倾销税。这既是对加拿大的反制,也是对墨西哥及其他有意跟随美国政策的国家发出的明确警告。
中国商务部近期祭出《反外国制裁法》作为法律利剑,向全世界发出警告:任何配合美国对华遏制政策的企业,都将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和市场准入限制。
特朗普推动的“对等关税”战略已经暴露无遗——加征关税增加财政收入只是表面目的,其核心战略仍然是通过关税工具将中国经济隔离于全球体系之外。
与拜登拉帮结派的方式不同,特朗普采取的是单边施压策略,逐个击破。墨西哥之后,加拿大、欧盟、日本都可能面临类似压力。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表示,“正在评估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的调整方案”,显示美国压力正在产生连锁效应。
但是,全球经贸互联互通的现实难以改变。2025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5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8.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4.7%。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居高不下。
游戏才刚刚开始。欧盟、日本、韩国等其他美国传统盟友尚未明确表态,这些国家既想维持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又担心美国的经济制裁。
特朗普的贸易大棒虽然挥向四方,但中国市场的体量摆在眼前——2024年中国GDP达到134.91万亿人民币,消费市场规模超过47万亿元。
任何国家都需要掂量得罪中国的代价——下一步棋该怎么走,取决于各国能否顶住压力、看清利益。世界贸易的棋盘正在重组,每个玩家都在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