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委员会:下架中国制造的摄像头和手表,不能让中国人监视美国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这回下手不轻,直接让各大电商平台把数百万件中国产的摄像头和智能手表从货架上清走。说白了,就是怕这些设备变成监视工具,威胁到美国的安全。

这事儿发生在2025年10月10日左右,FCC主席布伦丹·卡尔在采访里直言,这些产品要么上了美国的禁售清单,要么没通过授权审查。涉及的品牌主要是华为、海康威视、中兴和大华科技,产品包括家用安防摄像头、智能手表,甚至一些无线路由器。

FCC的理由很直接:这些东西可能让数据流向境外,干扰通信网络,或者直接用于间谍活动。听起来挺吓人,但这不是头一回了,美国对中企的科技管制从几年前就开始层层加码。亚马逊、eBay、沃尔玛这些巨头都配合了,短短几天内就把上百万个商品链接删了个干净。

想想看,美国消费者平时买个智能门铃或儿童手表,本来图个方便,现在突然间货架空了,本土品牌赶紧补位,但价格和功能能不能跟上,还得打个问号。

FCC的监管铁拳从哪儿伸出来的

FCC这几年权限越扩越大,本来是管无线电频谱和通信发展的,现在直接插手国家安全领域。回想2019年,美国就把华为和中兴扔进“Covered List”这个黑名单,禁止它们的新设备在美国授权销售。到了2025年,这张网越织越密。

3月份,FCC还调查了九家中国公司,包括华为、中兴、海能达和大华,理由是它们涉嫌继续搞未授权运营。9月底,FCC发了个国家安全通知,特别点名视频监控设备,说这些玩意儿可能藏后门,数据一传出去就麻烦了。

10月6日,FCC宣布28号要投票,进一步禁掉含黑名单部件的设备,甚至能叫停之前授权的货。卡尔在采访里说得很明白,这次清理就是为了堵住电商平台的漏洞,让那些没授权的中国货没地儿藏身。

电商平台呢?亚马逊这些大头儿平时卖家成千上万,第三方卖家上传产品时审核不严,现在FCC一压,他们只好自查自纠,用算法扫描商品码,匹配FCC的注册数据库,一不合规就下架。

结果呢?短短几天,数百万个链接没了影儿。这行动的逻辑很清楚:不光治标,还治本。FCC成立了国家安全理事会,协调执法,目的就是把中国科技从美国网络里一点点挤出去。

以前的“rip and replace”计划,让农村宽带运营商拆掉华为中兴的设备,这次扩展到消费级市场,等于把战场从基站拉到客厅。FCC这步棋,走得是防患于未然,但也让供应链乱了套,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本来就不高,现在更得缩水。

说起FCC的底气,还得提国会授权。2025年的国防授权法案里,第1709条就针对无人机,但思路一样:要求联邦机构评估风险,没评估完就自动上黑名单。DJI这家无人机巨头,现在也悬着心,等着12月23日前有机构出结果,不然就步后尘。

FCC的动作跟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一脉相承,11月1日起,对中国货加100%关税,还管制关键软件出口。这不是孤立的,去年FCC就撤了七家中国测试实验室的认可,说它们跟政府有勾连,影响设备认证的公正性。

卡尔上任主席后,推的这些事儿,逻辑上层层递进:先建名单,再堵授权,最后清市场。电商平台配合得快,一方面是怕罚款,另一方面也得维护声誉。

亚马逊在北美和欧洲的市场占有率超40%,它一带头,其他平台跟上,全球影响就来了。中国企业本土市场稳,但海外销售,尤其是美国这条线,断了就疼。FCC这铁拳,砸的不光是产品,是整个生态的平衡。

被下架货的那些事儿,谁在买单

具体说说中招的产品吧,主要就是家用安防摄像头、智能手表和一些带通信功能的穿戴设备。海康威视和大华科技的监控头,全球市场份额加起来超40%,2020年前就占大头。

它们的产品从家用到商用,视频音频数据通过网络传云端,处理存储都在服务器上。如果协议不严或后门藏着,那数据被访问的风险就摆在那儿。FCC没拿出铁证说这些设备真被用来窃听,但基于潜在威胁,直接下手。

华为和中兴的智能手表,带4G/5G模块,能定位通话,本来是便利工具,现在成了隐患。儿童手表、门铃摄像头、Wi-Fi监控,这些日常货,一夜间从亚马逊页面上蒸发。卖家们傻眼了,库存堆着卖不掉,退货单刷屏。

沃尔玛在线部门忙着跑脚本扫描,eBay的第三方卖家得重训合规课。FCC的Covered List上,这些公司早几年就上榜了,但电商渠道漏了网,这次补上。为什么盯上这些?因为IoT设备是数据入口,摄像头拍客厅,手表记位置,数据一串起来,就能拼出用户画像。

FCC说,这些模块是中国产的,4G/5G网关一开,数据就可能流向境外服务器。听起来抽象,但现实中,美国通信网络越来越依赖这些小设备,风险累积起来就大了。

买单的当然是消费者和卖家。美国用户想买便宜好用的中国货,现在得转本土品牌,像Axis或本地路由器,价格高一截,功能也未必跟上。海康和大华在美国市场本来占比低,现在空缺让美国货填了,欧洲还能守20%的份额,亚太和非洲有40%,靠一带一路项目推出去。

中国企业没闲着,转向新兴市场,商用监控和农用设备照卖。但这事儿的影响不小,全球电商链条一紧,中国出口数据短期内得抖。FCC的行动还带出个副产品:平台开始用AI工具筛商品,匹配FCC的JSON数据,自动踢出违禁品。这对小卖家是负担,大平台反倒优化了流程。

总的来说,这次下架不是小打小闹,它戳中了中美科技战的痛点:美国要自保,中国要突围。消费者呢?短期贵了点,但长远看,推动本土创新也未必坏事。只是,潜在风险真有那么大吗?FCC的指控多基于可能性,没实锤证据,这点让事儿有点模糊,但管制大势已定。

中美科技链的拉锯战,怎么往下走

这波行动一出,全球市场都跟着晃。亚马逊业务覆盖185个国家,它在美国下架,欧洲和亚洲站点也同步调库存,中国品牌海外销售直接受挫。海康和大华的欧洲市场还能稳20%,但比之前滑了点。亚太和非洲是救星,市场占有率40%,通过基础设施项目输出设备。

大疆的无人机也类似,早几年上实体清单,现在转战农用和救援领域,成了行业老大。中国企业全球化产品,本来符合国际标准,家用商用都卖得火,这次美国一卡,等于在全球画了条线。FCC的监管手臂从电信运营商伸到在线零售,权限放大,国家安全成了万能钥匙。

特朗普第二任期,这调门更高,关税加码,出口管制跟上。FCC28号的投票,如果通过,含黑名单部件的设备全禁,之前授权的也能特定情况叫停。这对供应链是重击,中国部件一多,美国企业也得绕道。

长远看,这拉锯战没赢家。美国想脱钩,但科技链太缠,短期内本土产能跟不上,价格涨消费者怨。FCC的“Clean Carts”行动成功了,但也暴露漏洞:电商审核靠人工,第三方卖家鱼龙混杂。

未来,平台得投AI筛查,FCC得建更细的数据库。中国企业呢?本土运营不受影响,海外得多元化,欧洲拉关系,非洲深耕,一带一路是关键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科技   美国   手表   摄像头   中国人   委员会   大华   亚马逊   华为   设备   数据   欧洲   中国企业   本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