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22号带了处置装置上去。果然,我们并没有放弃在轨维修载人飞船的机会,这将是中国航天人首次在太空针对载人飞船开展维修作业!
这个在轨维修载人飞船的机会,既是意外产生的,同时也是千载难逢的,因为神舟20号飞船维修后不会用于载人返回,而是在维修后载货返回,所以不管维修后的效果好不好,这都将为以后载人飞船的紧急太空维修积累实操经验!
神舟22号飞船已经于11月25日成功发射,这距离航天员对神舟20号飞船进行返回前的巡检时发现“飞船返回舱舷窗外层玻璃出现细微裂纹”这一情况,才过去了20多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国不仅成功完成了神舟20号乘组的撤离,还成功将神舟22号飞船塞满所需的货物发射上天,并且还针对神舟20号飞船的受损情况确定了维修方案,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航天高效的应急处置能力。

公开信息显示,神舟22号飞船以无人模式满载了大约600公斤的物资上天,这些物资按用途可分为生活保障、空间站运维和科学实验三大类,其中就有针对神舟20号飞船舷窗裂纹的处置装置。这个处置装置大概率包含耐高温复合材料补片、热固性密封剂等核心部件,它将是神舟21号航天员对神舟20号飞船舷窗裂纹开展试验性维修的关键工具。
此外,神舟22号飞船还携带了高清光学探头、裂纹深度测量仪等用于舷窗裂纹检测、评估损伤程度的设备,以及用于开展抗碎片撞击试验的新型防护材料样片、在轨修复测试件等实验耗材,这将为空间微碎片防护、在轨维修做更为深入的研究。

神舟20号舷窗为三层结构,裂纹仅存在于最外层热防护玻璃上。根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郑伟介绍,这一试验性维修不会采用复杂的在轨换窗方案,毕竟换窗涉及玻璃拆装、密封处理等复杂操作,还需要确保维修后的热防护完整性,因此风险极高。

据郑伟介绍,我国航天人采用了更为安全、保守的方案,那就是让航天员在舷窗内部进行加固,而不是冒险使用修复材料对飞船舷窗外层玻璃进行修补加固。当然,目前还不能完全排除从外部加固受损玻璃的可能性,这还有待更加深入的裂纹影响评估报告。
有了这个内部加固,能够为飞船后期的无人返回铸就更加安全的壁垒,即使神舟20号将来在返回时舷窗外层玻璃因高温和大气冲击破损,也能够确保舱内下行货物不受影响。 至于具体如何操作,期待后续消息。

除了对航天员的安全考量,采用内部加固这一方案,可能还有两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是神舟20号飞船本就是一次性的,这个细微裂纹可能仅会对载人产生潜在的安全风险,载货却没多大影响,而这种简单的修补加固,其效果可能无法让飞船在返回时有效应对高温灼烧,因此没必要出舱维修,徒增风险。
另一方面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采用内部加固这一方式,既能降低神舟20号飞船后期无人返回时的风险,同时也能研究这种细微裂纹在返回时遭遇高温灼烧后,是否仍能保持结构稳定。有了这方面的研究数据,以后再遭遇到类似情况,我们也能更从容地应对。

此前就已经确定神舟20号飞船将留轨开展专项试验,目前来看,神舟20号已转为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平台,后期可能还将携带太空实验样本、退役航天服等物资下行,真正做到物尽其用。预计神舟20号飞船还要留轨数月,才会以无人载货方式自主返回地面。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