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承认,特朗普对华战略重大误判,美媒猛然发现:中国在抛美债

2025年秋天,美国主流财经媒体突然换了口风,罕见地在封面文章中称,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战略判断存在“根本性误判”。

与此同时,金融版块头条赫然写着:中国正在持续抛售美债。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新闻,背后却是同一个信号:中国不再愿意为美国的债务买单,也不再接受被“技术围堵”与“外交孤立”。

特朗普自以为高明的施压战术,最终却让美国在金融、科技和地缘政治三条战线上同时吃瘪。这一次,连美媒都“低头”了,白宫则开始感受到真正的压力。

科技围堵没卡住脖子,反倒逼出中国的“硬脊梁”

两次当总统的特朗普在前几个月打出“科技战”这张牌时,信心十足。

他亲自推动荷兰ASML限制对中国出口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希望用“断芯”让中国高端制造业“停摆”。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中国在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的芯片产能已经占到全球40%以上。汽车用芯片、工业控制芯片、消费电子芯片,全都实现了国产替代。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曾经靠中国市场吃饭的美企——高通、应用材料、英特尔如今一个个在财报会上哀嚎“营收锐减”,市场份额肉眼可见地往中国本土企业手中流动。

这不是巧合,而是对封锁的系统性反击。美国越是“卡脖子”,中国越是补短板。

结果,美国原本想“锁死”中国,没想到反而激活了中国的科技自立。芯片战不仅没赢,反倒拖垮了自己一票盟友的供应链。

外交战线上,特朗普也没讨到好,喊着要北约盟友一起来“围堵中国”,还提出将对华关税提高到100%,结果呢?

德国、法国一脸冷漠,根本不买账。媒体都点名批评特朗普的做法“粗暴且不切实际”,北约内部在应不应该“对付中国”这件事上,分歧越来越大。

再看亚洲,中韩之间的合作不减反增。2025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不降反升,新能源、电动汽车、数字经济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李在明政府用务实政策告诉世界:韩国不会陪美国玩“阵营对抗”的游戏。

特朗普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结果搞得“美国优先孤立”。盟友看穿了他的算盘——不是打中国,是割他们的韭菜。于是,“对华包围网”变成了“美国自闭墙”。

中国抛售美债

就在美媒开始反思政策的时候,中国的金融操作已经悄然展开。根据美国财政部的TIC数据,到2025年7月,中国持有的美债已经降到7307亿美元,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新低。

而与此同时,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却在持续增加。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清楚地显示,中国正把资金从美债“搬家”到更稳定、更自主的资产上。

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一方面,中国不愿再为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埋单。美国国债总额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开支像漏水的水龙头,收不住手。中国靠实业赚钱,美国靠印钞票过日子,这笔账,显然越来越不划算。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调整外汇结构,让自己的财富配置更稳健。而这场“去美元化”的操作,也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越来越多的跨境结算开始用人民币计价,从中东能源到非洲矿产,中国正在构建一个绕开美元的新金融生态圈。

抛售美债并不是孤立行为,它带来的连锁反应才是让白宫真正焦虑的地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债权国之一,一旦减持美债,美国财政部发债的难度就陡然上升。

高盛的分析师警告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因此飙升30个基点,意味着政府借钱的成本直接上涨。

更严重的是,这可能引发“羊群效应”。一旦日本、沙特等其他债权国也开始跟进,美元的信用地基就会出现裂缝。如果美元不再是全球唯一的“硬通货”,那美国靠金融霸权割全世界韭菜的老路就走到头了。

特朗普或许没想到,中国的金融反击会如此“安静而致命”。这不是情绪宣泄,而是对美元霸权的一次精准打击。

特朗普被困在自己挖的坑里

中国抛售美债,不只是削弱美国的财政能力,更是对二战后金融体系的一次深度挑战。看看全球的趋势:金砖国家越来越多地用本币结算,中东产油国开始接受人民币买油,甚至连拉美一些国家都在讨论“去美元化”的替代方案。

这种变化,是特朗普政府始料未及的。他原本以为,只要打压中国,美国就能继续当全球老大。结果却是,金融体系开始变天,美元的统治地位正在失守。

白宫现在面临着一个两难困境。要么继续大规模发债,维持减税和高支出政策,但这会加剧通胀、压迫中产;要么开始紧缩财政,但那会让经济增长放缓,民众不买账。特朗普的“强人政治”此刻显得特别无力——他不能既要面子,又要票子。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这场金融博弈不是靠嘴炮能赢的。中国的操作是系统级的改造,不是一时的投机炒作。美国过去靠信用吃饭,现在信用开始缩水,连自己人都开始怀疑“美国梦”还能不能继续。

从“科技围堵”到“金融反击”,中国的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特朗普本想一招制胜,结果却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且还没找到退出路径的战略泥潭。而这一切,正是他自己一手策划的。


误判的代价

美媒的反思和中国的金融动作,其实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特朗普原本设想用极限施压逼中国让步,现在却亲手把中国推向了更独立、更自足的方向。

科技上我们不再指望“买来就用”,金融上我们不再把“美债”当成压舱石。这不是脱钩,但绝对是“远离”。

更重要的是,这种远离已经不可逆。中国不会再为美国的失控财政兜底,也不会再在高科技领域当“追随者”。我们正在走自己的路,既不依赖,也不对抗。美国若想止损,得先学会尊重规则,而不是动不动就翻桌子。


特朗普曾喊出“让美国再次伟大”,但现在看来,他的对华战略反而成了给美国挖坑的铁锹。而中国的回应,不是喧嚣,而是行动。不说狠话,但刀刀见骨。

这场博弈,谁更有耐心,谁就能笑到最后。

信息来源:特朗普:美国完全有可能停摆——2025-09-21 06:25·上观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财经   美国   中国   战略   发现   金融   美元   芯片   北约   科技   盟友   债权国   白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