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糖茶市场上,三得利明显“掉队”了。
马上赢数据显示,2025Q1即饮茶前十品牌中,东方树叶仅凭单一类目就拿下了接近25%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二;而曾经与之齐名、被并称为“无糖茶双雄”的三得利,份额却萎缩至2.84%,不足前者的八分之一。在残酷的数据面前,这位全球饮料巨头,不得不直面一场严峻的增长危机。
处于战略调整关键节点的三得利,明显加快了转型步伐。它选择的突围方向,是押注中式养生——今年3月推出汉方滋养品牌“焕方”,8月再推药膳食补品牌“薬膳好日”。半年连推两新品牌,意图非常明确:跳出无糖茶的激烈竞争,以功能化、本土化产品重塑中国市场竞争力。
三得利的举动并非个例。随着茶饮主赛道增长放缓、同质化加剧,越来越多企业正通过切入传统养生等细分场景,构建第二增长曲线。而从三得利这次略显急促的转型也能看出:国际巨头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已进入一场必须极致贴近本土、甚至与时间赛跑的残酷新阶段。
年过百余岁的三得利,亟需“养养生”
作为已有逾百年历史的全球酒水饮料巨头,三得利的确到了需要“养养生”的时刻。
根据三得利2025年半年报,其饮料和食品部门(不含酒税)收入8023亿日元(按照9月3日汇率,约3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营业利润839.24亿日元(约为40.3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9%,从数据层面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承压。
◎图源:小红书用户@SUNTORY 三得利
具体来看,该板块在日本市场表现平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海外市场,大洋洲和欧洲分别凭借能量饮料品牌“V”和运动饮料品牌Lucozade的卓越表现,实现稳步增长,美洲市场也在碳酸饮料的推动下,实现了与上年同期相当的销量。
值得关注的是,亚太市场作为三得利第二大核心市场,饮料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这可能是导致上半年整体收入和利润减少的主因。其中,在三得利深耕了四十余年的中国市场,其拳头产品无糖茶,已经明显承压。
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Q2-2025Q1无糖即饮茶类目TOP5集团中,农夫山泉四个季度的市场份额平均值超过了70%,且每季度都增长;排在第二位的三得利,市场份额平均值约为8.7%,且每季度都在减少。
另据农夫山泉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茶饮料业务超百亿元规模,其中东方树叶是重要驱动力,业内估算大概营收达70亿元左右。
◎图源:马上赢
这意味着中国无糖茶竞争格局正在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农夫山泉凭借渠道控制、品牌影响和产品迭代能力,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并持续扩大份额。三得利虽早年以“无糖”“匠心”等概念成功切入中国市场,但在本土竞争加剧和消费偏好快速迭代中,逐渐显现出增长乏力。
换言之,两年前三得利和东方树叶并称无糖茶“双雄”,但当前三得利无论从体量和规模都与东方树叶“渐行渐远”,再也无法与东方树叶比肩。
有行业观点指出,三得利份额持续下滑,不仅是因为竞争对手的强势挤压,也与其自身产品矩阵更新滞后、品牌年轻化不足、渠道渗透力有限等内部因素相关。
在中国市场意识到危机后,三得利并没有“闲着”。今年以来,三得利一方面宣布青年演员成毅担任代言人,试图借明星效应提升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开始积极调整产品策略,从单一无糖茶逐步向多元化功能饮品矩阵扩展。
其中,最具战略意义的动作便是切入中式养生水赛道,推出“焕方”系列。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达4.5亿元,同比增长350%,预计2028年将突破百亿。三得利此时进入,正是看中这一高速增长市场中的新机会。
由此来看,三得利此番“养生”既是对市场压力的回应,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毕竟对于这样一个深度布局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唯有不断贴近本土需求、加快产品创新,才能在新消费浪潮中站稳脚跟,拥有走向下一个百年的充足动能。
养生水赛道同质化加剧,品牌该向何处卷?
去年以来,养生水赛道经过从产业端到市场端的全面爆发,已经显现出了同质化的趋势。众多品牌纷纷涌入,推出原料相似、功效雷同的产品,导致市场初期的红利迅速被稀释,消费者也开始对千篇一律的“红豆薏米水”“枸杞红枣水”感到疲倦。
◎图源:马上赢
从市场维度来看,过度同质化直接引发了价格战和渠道促销战,进一步压缩了品牌利润空间。不少早期依靠品类红利快速起量的新品牌,如今正面临增长停滞和盈利困难的挑战。这同时也表明中式养生水市场已从“品类爆发期”进入“品牌沉淀期”,单纯靠概念和流量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
应对这一现状,三得利选择走差异化路线。其推出的“焕方”系列,聚焦汉方滋养概念,强调食材溯源和古方现代演绎,明显区别于市场上以“红豆薏米”为主流的同质化产品。
此外,目前仅在日本上市的“薬膳好日”系列,也没有沿用市场主流的“单一食材+水”的简单思路,而是回归药膳理论体系,以“五味调和”为产品开发理念,推出了“生姜汽水”“生姜苹果”等具有复杂风味和功效逻辑的产品。
不仅是三得利,国内其他饮品品牌也在尝试创新。例如,率先抢位现泡养生水的伊刻活泉,继人参枸杞水后,又于近日新推了石斛西洋参养生水。其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采用锁鲜盖专利和高倍萃取工艺,还原“现泡现饮”体验;二是选用铁皮石斛、长白山人参等高价值食药原料,明显区别于大众化食材或概念添加型产品。
又如盒马旗下畅销的HPP姜黄生姜柠檬饮,同样凭借技术和原料差异在众多养生饮品中脱颖而出。技术方面,应用超高压冷榨(HPP)工艺,更好保留生姜、姜黄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确保姜辣素、姜黄素等活性物质的有效性;原料方面,选择生姜这类相对小众却具明确暖身功效的食材,避开红枣、枸杞等红海竞争,开辟出新的细分市场。
◎图源:小红书用户@吃瓜一线
盒马APP显示,HPP姜黄生姜柠檬饮售价为8.9元/100mL,在口味与价格上都有一定的门槛,但这并未对其爆火造成影响。据了解,这款产品上市当月就有超3000人下单,快速升至冷藏饮品复购榜首位,且在上线前期曾多次卖断货。此外,小红书上,消费者对这款产品的讨论度也在持续走高。这些现象都从侧面证明,只要是贴合消费者需求的创新,小众原料亦有大市场。
除此之外,盒马在今年还推出了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因切中“肠道健康+轻养生”需求上市即火爆。据盒马的饮品排行榜,其4月销量成功超越此前市场热度最高的红豆薏米水,荣登盒马植物饮料销售榜首。于此同时,深耕椰饮赛道的可可满分,也在近日推出了0糖0脂0卡的无花果亚麻籽植物饮料,呼应了市场对“清洁标签”与“轻负担”养生饮品的需求。
这些创新尝试表明,中式养生水市场正进入“深度创新”阶段——品牌不再局限于原料的简单组合,而是从技术、文化、体验等多个维度构建系统性竞争力。而其根本创新逻辑,始终围绕消费者对功效精准化、体验新鲜化和产品个性化的深层需求展开。
养生赛道的未来启示录
从三得利与众多品牌的布局中可以看出,中式养生饮品赛道已从“品类红利期”迈入“系统竞争力构建期”。对企业而言,单纯依赖概念或流量已难以持续增长,必须从原料溯源、工艺创新、文化赋能等多维度建立壁垒。
例如,三得利借助汉方和药膳理论体系打造差异化产品,盒马则通过HPP技术和高价值原料切入细分市场,这些都表明:真正的创新需建立在技术储备与文化理解的双重基础上。
对经销商和渠道方来说,选品逻辑也应从“什么火卖什么”转向“谁更可持续卖谁”。同质化产品虽短期内可通过促销起量,但长期缺乏复购和品牌忠诚度。反而像盒马HPP姜黄饮、伊刻活泉的现泡养生水等具有明确功能差异和技术门槛的产品,更易形成稳定动销和高复购,从而带来更健康的渠道利润结构。
从消费者视角看,他们对“养生”的认知正从“泛养生”走向“精准养生”。不再满足于“红豆薏米”这类泛概念产品,而是追求功效明确、成分透明、体验新颖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品牌必须更深入洞察消费场景(如肠道健康、暖身、提神等),并通过产品语言与用户建立信任关系。
若跳出企业、渠道与消费者三角,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中式养生饮品的创新正在反向推动供应链升级。例如,高价值食药同源食材(如铁皮石斛、姜黄、亚麻籽等)的需求增长,促使种植端、加工端更加注重品质标准和溯源体系。同时,超高压冷榨、锁鲜盖等工艺的应用,也推动了饮料生产技术的迭代与配套产业链的成熟。
此外,监管与标准层面也需跟上市场创新步伐。目前养生水市场仍存在概念模糊、功效宣传边界不清等问题,未来随着市场规模扩大,相关法规势必逐步完善。品牌若能提前在原料与功能宣称等方面做好布局,将更具长期竞争优势。
更新时间:2025-09-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