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回中国这个大客户,特朗普深夜在社媒上公开喊话,还希望中国把美国大豆订单“增加四倍”,甚至还加上一句“快速服务”。然而特朗普再求情也没用,中国刚刚与巴西签订了240万吨大豆订单,49艘货轮正驶向中国,加上9月份采购,一共进口了800万吨大豆,没有一粒来自美国。
2017年,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高达34%,美国农民意气风发,甚至觉得“中国离不开美国大豆”。在那个时候,很多美媒还在渲染“中国人每天都在吃美国农民种的大豆”。
然而,仅仅几年时间,这份骄傲就荡然无存。到了2024年,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跌到18%,而巴西的占比飙升至70%以上。这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格局的彻底逆转。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美国加征关税,本以为中国别无选择,结果却把自己“玩进了死胡同”。中国迅速调整进口渠道,开始在南美洲大规模寻找替代方案。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国立刻抓住机会,增加种植面积,完善运输体系,一步步把美国挤出了主流市场。
事实证明,中国的供应链重构能力远超美国政客的想象。如今的情况就是最好的例证:40艘满载巴西大豆的货轮正驶向中国,而美国农场主只能在仓库前发愁。
巴西农民自己都没想到,会因为中美博弈而迎来“黄金时代”。2024/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达到1.69亿吨,创下历史新高。更关键的是,巴西成本低、价格有优势。
以FOB报价为例,巴西大豆每吨大约580美元,而美国大豆在加上125%关税后,到岸价要飙升到1026美元。两者之间的差距,几乎让中国进口商没有选择难题——买美国的,就是在给自己“加税”。
面对这种局面,特朗普当然急了。他一边公开发帖,呼吁中国增加采购;另一边又在面对记者提问时嘴硬,说“他们爱干嘛干嘛”。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活脱脱就是抱怨。
与此同时,美国农民怨声载道。大豆协会主席直接上书白宫,敦促政府赶紧与中国谈判。而农业媒体更是直言:中国今年是近20年来最晚开始采购美国新季大豆的一年——实际上根本就没开始。
国际贸易,说到底就是一笔账。美国大豆加上关税后,价格翻倍,中国为什么要买?与其买高价豆,不如买巴西便宜又稳定的货源。更何况,中国早已逐渐实现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不再依赖单一国家。
这也是美国农民最痛的地方:他们不是输在“产量”,而是输在“政治”。
相比之下,巴西不仅价格有优势,更重要的是没有政治风险。特朗普上台就喜欢挥舞关税,今天对你征税,明天撕毁协议,中国早就被逼得开始寻找“更靠谱的合作伙伴”。巴西、阿根廷正好顺势而上,稳稳接住了中国市场。
这其实说明一个道理:市场从来不喜欢不确定性。美国把经贸关系政治化,结果就是把客户推到别人怀里。
这次大豆采购的意义,并不只是一笔订单,而是对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一次深度布局。过去,美国人总说“中国人总得吃饭,猪总得喂饲料”,暗示中国离不开美国。但如今,中国不仅找到替代品,还让供应更安全、更分散。
一旦形成稳定格局,美国大豆就很难再回到昔日的份额。对中国来说,这种多元化的供应链是长期利好,不再需要担心单一来源“卡脖子”。
如今,美国农场主陷入尴尬境地:大豆卖不出去,仓库积压,甚至有人考虑改种其他作物。这不仅是经济损失,更会在政治上反噬特朗普。毕竟,美国中西部农民一直是共和党的基本盘,他们的怒火,可能直接影响特朗普的选票。
所以我们看到,特朗普才会在深夜发帖“求情”,甚至说出“增加四倍订单”这种近乎乞求的说法。但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要回头?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次大豆风波的赢家是巴西和整个拉美地区。巴西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国,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也跟着受益。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出口额的提升,更是国家经济结构的改善。
相反,美国失去的不仅是市场份额,还有长远的信任。等中国与拉美的供应链彻底稳定,美国想再“杀回”中国市场,就不再容易。
40艘货轮驶向中国,800万吨大豆一粒没买美国的,这不仅是一组数据的变化,更是一次格局性的转折。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全球化的今天,谁都不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成功实现了大豆进口的多元化,不仅掌握了主动权,也让美国尝到了“失去大客户”的苦果。这种变化可能是永久性的。美国要明白,越是想用关税大棒逼迫他国妥协,只会让更多国家疏远美国,加速去美元化,从而让美国愈发被孤立。今天的大豆是这样,未来的半导体、能源、科技领域也一样。事实证明,离开美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