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延辉 陈浩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7月3日,郑州上街机场炫飞航空培训基地内,几十架无人机螺旋桨飞速旋转,搅动阵阵热浪,学员们的热情丝毫不减。
“往左打点,保持侧飞姿态,对,旋转要平稳!”00后教练邱佳洁站在草坪上,清亮的声音穿透螺旋桨轰鸣。
这位朝气蓬勃的女孩,今年4月才正式入职该培训基地。而去年12月,她还是这里的一名学员,如今已能精准捕捉学员操作里的细微偏差。
“学习无人机,既能增长本领,又能为就业加分。”邱佳洁笑着对记者说。原本对无人机充满兴趣的她,了解到行业对持证飞手的需求后,果断报名了培训课程。凭借在培训期间的优异表现,拿到教员证后不久被该基地录用成为一名教练。
在培训基地,像邱佳洁这样怀揣梦想的人比比皆是。
场边凉棚下,来自三门峡的王张泉刚结束中型无人机超视距训练,额角的汗珠顺着侧脸滑落,他正对着屏幕复盘飞行轨迹:“17天集训后拿到执照,就能承接一些无人机项目了,想想都觉得手里的遥控器沉甸甸的,全是机会。”
日前,郑州上街机场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认证考试迎来历史性时刻,单期参考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创历史新高。这体现了郑州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更折射出无人机行业人才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与区域产业生态的成熟。
首期培训学员王鲁已在河南和深圳创办2家从事无人机研发、运营的公司,在低空经济的浪潮中奋力搏击。
据郑州通航试验区管委会主任穆文涛介绍,10年来,上街区已累计培养无人机飞手3万多人,为航空植保、应急救援、电力巡检、物流运输、航拍测绘等低空经济应用领域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为何这里的考证热如此滚烫?
市场需求“硬约束”。随着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无人机“飞手”的需求量持续攀升,无人机领域已有无人机测绘操作员、消防救援无人机操控员等五种新职业,目前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2024年,我国实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需取得相关执照。
培养体系“全闭环”。上街区深化“低空+”融合发展,持续深耕无人机领域人才培养,依托全国稀有的低空空域资源,打造的培训中心构建起“飞行空域+地面设施+专业培训”支撑体系,实现“理论—实操—认证”一站式闭环,高效模式吸引了省内外考生扎堆应考。
培养模式“强联动”。上街区创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院校协作”的三方联动机制,整合炫飞航空、河南通航无人机科技、河南三和等8家具备无人机培训资质的企业资源,同时与多所高校达成“产教研”融合战略合作,建立1家考试中心。可开展CAAC、AOPA和ASFC等专业培训。
此外,2024年,郑州市出台了《郑州市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明确“完善低空飞行保障体系”“培育低空产业生态体系”两大重点任务;到2026年,实现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200家,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政策端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进一步推动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从学员到教练,从考证到创业,越来越多的“中原飞手”飞向更广阔天地。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