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运会战火正炽,“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口号响彻赛场。在一片喝彩声中,贵州代表团以一套别样风采的“战袍”吸引了全场目光。此次服装由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执笔设计,并与贵州省纺织集团、李宁集团联袂打造,将现代运动科技的优势与贵州民族文化的瑰丽特色完美结合,在竞技场上构筑了一道亮眼的视觉符号。

全运会贵州代表团服装
服装设计深植于贵州文化沃土,以红、白、靛蓝三色构成鲜明的视觉主旋律,分别寓意拼搏精神、公平竞赛与坚韧品格。
设计核心在于对国家级非遗“蜡染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将经典“太阳纹”与“鸟纹”巧妙落于腰间与袖口,既寄托对运动员团结奋进的美好祝愿,也呼应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赛场追求。此外,系列化的户外运动款型设计,适用于多品类与四季穿着场景,确保了专业功能性与文化表现力的完美统一。

此次全运会服装设计项目,是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与贵州纺织集团深度战略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双方的合作早已从单一产品,延伸至对贵州纺织产业未来的整体塑造。而此次战袍的发布仪式在由中心团队整体策划、设计与布展的“锦绣贵州·纺韵华裳”展演中心举行。

展演中心巧妙构建了前厅、集团馆、人文馆、潮流馆、场景馆与展演厅6大叙事空间,以提取自丝线的“纺韵纹”为核心符号,融合云纱灰、蜡染蓝、苗绵红等本土色彩;IP形象“织小黔”亦作为文化使者穿梭于空间中,增强叙事互动与情感链接。该中心不仅是贵州纺织产业面向世界的窗口,更是高校智力资源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推动“非遗走进生活、设计赋能产业”的生动实践。

“锦绣贵州·纺韵华裳”展演中心
作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首批执行高校之一,东华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构建“理论浸润、实践创新、跨界协作、国际传播、数智赋能”立体化研培体系。学校率先推出“非遗传承人+大学生”一对一结对创作机制,先后开办了多期“传统织染绣创意设计”研修班和专题班,实现非遗传承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与促进。

《青年报》报道东华大学非遗传承举措
在这片崇尚创新与传承的校园里,主动探寻、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蔚然成风:陈彬教授指导的“非遗新时尚”设计作品亮相波兰克拉科夫时装周,赢得国际认可;王涵旭同学将“苗族纹样”融入商业设计,与TaTa合作的鞋款一经推出便销售一空;暑期,东华实践团更是深入「庄容」非遗工坊,全程观摩并参与了旗袍纹样的创作与设计。这些生动的实践,共同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时尚中蓬勃的生命力与广阔的转化空间。

与TaTa合作的“苗族纹样”鞋 图源:青春上海
“让数字技术成为激活传统的密码,让非遗在智能时代重获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当人工智能的浪潮奔涌而至,东华大学主动融入时代,积极探索以前沿科技赋能非遗传承的全新路径。在第三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论坛上,学校师生共创的20套实体华服与8套虚拟霓裳同台亮相,通过凌迪科技的动态数字引擎将实体服装实现高精度数字孪生转译,开创非遗“数据孪生-设计创新-元宇宙传播”的融合范式。

从赛场华服到元宇宙舞台的数字霓裳,从研培课堂到国际秀场,东华大学以“设计+科技”双轮驱动,为非遗注入数字血脉,让古老文化在虚实交融中生生不息,迈向无限未来。
关注“东华大学本科生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华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东华大学官网/官微、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新快报、青春上海等
#高校种草大赛##教育##推我大学上热门##东华大学##上海##好平台好讲师##贵州##全运会#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