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西(维吾尔语:朋友),这个是薄皮核桃,那个是无花果干,还有各种葡萄干,好吃得很,随便尝……”在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二道桥国际大巴扎(维吾尔语:集市)内,从事干果生意的商户阿里木江·阿布都拉,热情地向游客们介绍当地特产,多位游客边尝边拍照留影。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进二道桥国际大巴扎看到的一幕,也是新疆旅游业欣欣向荣的一个缩影。
旅游业是社会稳定形势的“晴雨表”。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约14%;2025年6月6日至10日,新疆全区共接待游客1120.52万人次,同比增长7.55%,游客花费112.51亿元,同比增长5.72%。
法治春风扑面而来,天山南北安澜润泽。近年来,新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推动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坚持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能力不断增强,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普法宣传氛围愈发浓厚,治安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群众生活更加舒心幸福。
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人民法院旅游巡回法庭的法官在该县刀郎部落景区向游客和景区服务商家开展普法宣传。
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
6月16日早晨,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锦绣小学,送孩子到校的家长们,看到在校园周边来回巡逻的警车,感到非常安心。
博州各级公安机关结合辖区社会治安形势和区域特点,依托“车巡+步巡+视巡+犬巡+定点执勤”五巡联动,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巡逻频率,最大限度屯警街面、显性用警,全面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筑牢公共安全屏障。2024年,博州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1.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新疆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扎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保持依法严打高压态势,全面强化反恐防暴,因地制宜优化措施,持续强化边境防控,完善风险管控机制,牢牢守住了不发生暴恐案事件的底线,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
与此同时,新疆全面提高社会面整体防控水平,强化街面巡防巡控,实行“五巡联动”和公安武警、兵地军地联勤联巡,完善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防控模式,将检查站、警务站、警务室连点成线织网,最大限度防范、过滤风险;完善维稳力量下沉基层工作机制,推动维稳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向规范精细常态专业转变,依法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
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
“全区各地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述法为契机,层层压实法治建设责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开创全面依法治疆工作新局面。”2025年1月17日,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在主持召开自治区专题述法工作会议时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从2022年起,新疆组织召开14个地州市和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压实各级领导法治责任,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示范引领作用。
2024年,新疆阜康市举行的两场现场直播述法活动中,2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述法,同时组织135名各单位服务对象现场听取并评议,直播间观看人数达1万余人次;组织16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向全市85个村社的村居民述法,共有6600余名村居民听取报告;共收集线上调查问卷1152份,满意度达98%。
一场场专题述法评议会,既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履行法治建设责任人职责的一次次经验分享和实践交流,更是新疆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缩影。
据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疆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5月9日新疆首期“法治讲堂·逢九必讲”开讲以来,每月9日、19日、29日,自治区都会举办法治培训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组织全疆各级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等同上一堂法治课。
一项项务实举措,旨在强化和提升新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厉行法治、依法办事的“头雁效应”正在凸显,“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示范作用更加显著。
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
“过去解决纠纷要跑七八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近日,在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农民工刘师傅仅用15天便追回了被拖欠的工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2024年年底以来,新疆以“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全面达标”为路径,高标准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区96个县级综治中心已全部建成,实现规范化建设、专业化运作、实体化运行。
新疆各地结合实际,把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平安新疆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一站式”解决群众矛盾诉求的新平台,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发挥综治中心在维护社会安定中的重要作用。
“新疆综治中心建设紧紧围绕‘最多跑一地’这一目标来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行政审批中心(市民中心)为老百姓办事,综治中心解决老百姓诉求。一个中心管发展,一个中心管安全,用好这两个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有了实质性的载体和平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明国说。
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尽最大可能将司法诉讼以外的纠纷解决机制集中起来,包括调解、仲裁、行政裁决等解纷机制,特别是对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物业纠纷、医患纠纷等高频次信访诉求事项,全部集中到综治中心现场解决纠纷。
目前,新疆县级综治中心基本实现公检法司和人社、医疗等部门常驻,各类解纷机制全覆盖,全区98%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县级综治中心化解。数据显示,新疆县级综治中心日均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化解成功率同比上升三分之一,信访量同比下降五分之二。
提升普法依法治理质效
2025年6月11日,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涉外律师服务室,值班公益律师正在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企业和个人解答涉外法律问题。
据乌鲁木齐市司法局负责人介绍,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涵盖商事争端解决、仲裁等六大板块,邀请涉外律师47名、司法鉴定和公证方面专家各40名、涉外仲裁员42名组建涉外法律服务队伍,为企业在国际贸易、投资、并购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涉外法律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
去年以来,新疆推出系列务实举措,加快建设同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法治体系、提供优质涉外法治服务,健全法治研究和法治实践对接合作机制,培育集聚涉外法务机构和法治人才,持续深化法治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努力打造“立足新疆、面向国内、辐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服务高地,有力支撑服务法治新疆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目前,新疆已形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为核心,乌鲁木齐片区国际陆港区“一站式争端解决中心”、喀什片区“法智谷”、霍尔果斯驿路国际法务区为补充的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协同创新的涉外法律服务新格局。
法律不能只写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刻进群众的心里。
近年来,新疆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新构建“线上+线下”普法工作格局。
前不久,一位新疆交警的普法视频走红网络,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2亿次。视频中的主角名叫吐拉丁·伊米他,来自喀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他魔性的演绎和别样的普法方式,让不少网友直呼:“这么可爱的普法,记住了!”
“普法者放下身段、融入‘网感’,‘你说我听’式的单向普法灌输才能变成吸引眼球的‘双向奔赴’。”新疆交警普法宣传工作负责人说。
新疆积极打造“法润天山·国旗下普法”平台,全疆各地(州、市)以每周一升国旗为契机,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法律明白人”等具有一定法治素养和宣讲特长的人员,通过“小切口”案例以身边事说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群众学习兴趣,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2024年,新疆开展“国旗下普法”活动40余万场次,受益群众520余万人次。
自治区妇联组建13292支“石榴花”宣讲队,依托妇女之家、家庭教育指导站,将普法触角延伸到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昌吉回族自治州将“法治夜市”摆进小吃街;哈密市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立11个“警察小店”,开展预防警务主动式宣传,成为群众心中的“安全驿站”……在新疆,精准高效的普法宣传教育,正逐步让法治成为全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毕德国说:“如今,在新疆,法治精神宛如一颗富有生命力的石榴籽,孕育、开花、结果。‘聚法治之力,筑发展之基’成为群众共识,良好的法治环境已成为新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增速剂’。”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文/图
来源|法治日报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