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的中国正处于北洋时期,军阀混战频仍,作为江西省会的南昌,这一年相对比较安宁。当时城内的居民大约有二、三十万人,主要居住在老城区一带。本组图片所呈现的便是彼时的南昌景象,由美国传教士拍摄。
南昌火车站
1918年的南昌火车站,站内和站外用木栅栏隔开。几个小贩拎着篮子,趴在栅栏上,等待火车进站。
小贩
这是其中一名小贩的近影。此时清朝已经灭亡近六年了,他依旧坚持留着辫子。每当有火车停靠,他便会隔着木栅栏外向乘客兜售筐子里的油条。
站台上
一列火车停靠在南昌火车站,站台上有不少旅客和穿着军装的北洋士兵。其中有不少士兵怀里都抱着长杉木,不知想干什么。
洋人
这是一列南昌开往九江的列车。车厢外,一个穿着中国传统长袍马褂的洋人正在和士兵交谈,大概和我们一样好奇,也想知道这些木头的用途。
乘客
车厢内,一名男子戴着他的一双儿女靠窗户坐着。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车厢内颇为拥挤,说明当年有大量人员通过火车往返于南昌和九江之间。
玉带河
玉带河上的一座木桥,桥上行人来来往往,桥头一边一排临水而建的民居,很有江南水乡的特色。玉带河是二十世纪初利用古河道修建而成的景观河,好像一条玉带连接着象湖和青山湖。
婴儿箱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当时民间有一股丢弃女婴或病婴的陋俗。图为慈善组织在南昌街头设置的婴儿箱,专门用来收留弃婴。一名洋人男子打开箱子,查看有没有婴儿被丢弃在里面。
百姓
坐在街头交谈的四个本地男子,穿着打扮各有不同,分别戴着鸭舌帽,瓜皮帽和毡帽,其中一名男子的袖子油光发亮,仿佛包了浆。
洋派婚礼
一群年轻人在婚宴之后的合影,新郎和被一群盛装的女子簇拥着。这是一场洋式婚礼,无论是新人还是嘉宾都穿着白色的衣服,这和中国传统风俗格格不入。
送匾
一名在美以美教会医院做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在复明之后,抬着巨大的木匾额来到教会大院门前表示感谢。匾额上写着“瞽目重光”的字样。
聚会
教会大院内,一群妇女前来参加聚会活动。因为她们还担负的照顾孩子的任务,所以常常顺便把孩子带来了,让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病人
一个患有结核病的当地男子。结核病在当时是一种绝症,无法医治痊愈,他也因此变得郁郁寡欢。虽然肺不好,但手里依旧拿着一支金属水烟斗。
捕鱼
在抚河的一条支流上用鱼鹰捕鱼的场景。渔夫们所使用的木船船身狭长,好像一只只长长的梭子。这些船都是用杉木打造的,船体上涂抹了桐油用以防腐,渔民通过 “喔呵呵依唷呵呵” 的渔歌号子指挥鱼鹰潜水捕鱼。
抚河
一个小男孩拎着两只装满水的大木桶站在抚河边上看着镜头。他的脑袋光光,像一个小和尚,非常有特点。很佩服他这么小的年纪,居然可以拎得动这么大的水桶。
渡口
抚河边上的一个渡口,主要用来摆渡车马或汽车,在距离渡口不远的地方,搭建着一座浮桥供行人步行过河。
汽车
已经装上船的汽车。这种汽车是当时中国境内最常见的美国道奇汽车,主要作为客运车辆。为了乘客安全,在船上必须人车分离。
疏浚
距离渡口不远的地方,许多工人站在抚河内正在清淤。可以看到当年抚河近岸的水很浅,水深甚至在膝盖之下。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