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袁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月16日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系列发布会之“秋季中医药养生”主题发布会,介绍秋季常见健康问题的中医预防、调理、保健方法等内容。
专家介绍,秋季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是呼吸道和胃肠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和儿童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问题。中医认为,秋季养生,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贵在滋阴敛阳。
“秋老虎”易伤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如何预防?对此,专家表示,立秋以后有时会感觉身上燥热,很容易造成“秋老虎”伤人的问题,造成头晕等中暑症状。预防是最重要的,午后高热时尽量减少外出,穿一些透气的衣服,在屋子里面保持开窗通风,饮食上需要清暑祛湿,切忌食用辛辣刺激、冰冷的食品,避免伤及脾胃。同时,起居上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伤元气。
如果出现类似中暑症状,应该如何处理?专家介绍,要针对不同的状态进行对应处理。如果暑湿表现比较明显,如身热、乏力,常伴有胸闷不舒、腹胀便溏、口苦、食欲不佳,这种情况可以取新鲜的荷叶剪碎,用薏米绿豆适量,煮成汤或者粥。也可以用藿香、佩兰适量,冲泡代茶饮,起到芳香化湿、解表祛暑的作用。针对中暑而燥邪比较重的情况,可以用麦冬、石斛、鲜梨,加水煮20分钟,冲泡代茶饮。如果伴有明显乏力,可以用西洋参片适量泡水饮用,可以缓解暑湿造成的伤气耗津的虚弱症状。
专家提醒,老年人体质相对敏感,对暑湿的耐受度比较弱,需要多加防护。老年人若出现中暑的情况,伴有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症状,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要及时就医,预防出现意外。
来源: 光明网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