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家户户热闹非凡,一对夫妻生五六个孩子根本不叫事儿,那会儿的中国,人口规模也是嗖嗖往上涨。如今过了几十年,中国人口已经连续几年出现负增长趋势。
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只有956万,自然增长率首次跌成负数,人口总量也开始减少,如今这种情况仍然在持续,要是照这个节奏走下去,有专家推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可能真会降到8亿左右。
如果真到了8亿人,我们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人口变少了,咱们的日子是会轻松一点,还是反而更难过?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转变历程,从高出生、高死亡,到高出生、低死亡,再到低出生、低死亡,我们现在的阶段,就卡在低出生加上低死亡,结果就是人越来越老,娃越来越少,如今中国人口负增长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当年出生人口一下就冲到1786万,可这波热度没撑多久,2022年就跌到了956万,几乎腰斩。
三孩及以上出生比例虽然在缓慢上升,2022年占到15%,可问题是,大家连一孩二孩都不太愿意生了,光靠三孩显然拉不动大盘,一孩生育占比在2022年反超二孩,更说明曾经的二胎堆积效应已经消退。
从2022年开始,中国出现1961年以来首次人口负增长,别看一年只少85万人,放在14亿人里好像不明显,但这就像一个信号,提醒我们人口惯性正在减弱。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在进一步负增长,2023年,人口减少幅度还扩大到了208万。
不过我国仍然有超过14亿人口,人口基数大始终是我国的基本特征,哪怕每年少一点,在未来不短的时间里,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依然存在。而且和日本、韩国这些早就陷入超低生育率的国家比,我们还有时间、有空间来做好应对措施。
说到底,人口减少不会一觉醒来突然发生,而是一段持续数十年的过程,它有挑战,但也藏着调整结构和提升质量的机会。
以前我们担心人口太多,198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来逐渐放开二孩,2021年放开三孩,政策一步步放松,但大家却越来越不想生。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再认为生孩子是人生必选项,而是重大责任。
曾经,多子多福是很多家庭的信仰,如今却越来越多的人生不起、不想生,导致生育率持续走低。
房价、教育、医疗压得很多年轻人喘不过气,以前养孩子是多一双筷子,现在简直就是吞金兽,从产检、奶粉、学区房,到补习班、夏令营,甚至将来帮孩子凑首付……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高,很多人不是不想生,是实力不允许。
近年来随着教育普及和职业机会增多,女性也不再把人生价值仅仅绑定在相夫教子上,她们更愿意在职场中实现自我、追求个人成长。生育带来的身体变化、职业中断、社会偏见,也让很多女性对妈妈这个身份更加审慎。
网络信息发达,越来越多人敢于讨论生育的辛苦与代价,这种信息的透明化,也促使很多女性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传统传宗接代的任务感逐渐淡化,年轻人更看重生命的质量、自我的实现和对孩子的责任,他们希望为自己而活,也为孩子负责,如果不能给孩子比较好的起点,那宁愿先不生。
但也别忽略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拼命催生,发补贴、给产假、建托班、降房价……虽然效果还没大规模显现,但至少说明国家知道大家的难处,并且正在努力。
那如果人口真的持续下降,比如降到8亿,会发生什么?
总有人说:人少了,资源就够分了,应该更舒服吧?但这个想法可能过于理想化了。
假如我国人口真的降到8亿,第一个可见的好处可能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上升。上学、看病、买房……这些现在挤破头的事情,竞争压力或许会缓解,公共服务的负担相对减轻,城市也没那么拥挤了。
从数据上看,我国目前人均居住面积已经不算低,甚至很多城市住房空置率不低。但房价为什么还是高?主要原因不是缺房子,而是资源分配和投资炒作。
教育、医疗也是一个道理,不是绝对资源不够,而是优质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假如人口降到8亿,一线城市可能还是挤,偏远地区可能更空,人口会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区域集中,区域性失衡可能更明显。
而且人是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劳动力规模缩小,意味着干活的人变少,经济活力会受影响,工厂招不到人、服务员短缺、养老护理行业人才缺口扩大……这些已经在部分国家上演的剧情,我们未必躲得过。
人口下降也不是均匀的,随着总人口变少,社会上老年人的比例也会大幅上升。老龄化社会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消费习惯、服务需求都会变,养老产业、医疗护理可能会变成新刚需,而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等可能面临市场萎缩。
别看人少了好像能减轻资源压力,但正在工作的年轻人反而可能要承担更多的压力。
国家竞争力与人口规模休戚相关,不是说人越多越好,但维持适度规模、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稳固市场容量、保障劳动力储备、筑牢战略安全的基石。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建成全产业链体系,和巨大的人口规模是分不开的,一旦人口收缩过快,某些行业可能萎缩甚至消失,影响力也会打折扣。
人不是负担,而是资源的创造者、文明的传承者,将人口与幸福挂钩,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中国的人口规模变化,是在巨大基数上发生的慢过程,这给了我们调整的时间和政策试错的空间,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人口呈现出负增长趋势,但人口质量正在快速提升,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健康水平提高、大学毕业生超过2亿……人才红利正在接棒传统人口红利。
说到底,一个社会的幸福程度,从来不单纯取决于人口有多少,而在于人们是否拥有公平的机会、合理的保障和可期待的明天。如果每个人都能体面地生活、安心地养育孩子、有尊严地老去,那么不管人口是8亿还是10亿,我们都能过得很好。
人口下降是挑战,也是转型的契机,我们可以借此重新审视发展方式、优化资源分配、提升生活质量。
变人口负增长压力为高质量发展动力——辩证看待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挑战——京报网2023-05-08
原新:我国人口负增长已至,但负增长早期人口规模依然巨大——澎湃新闻2023-06-10
假如你不生我不生,人口低至七亿,我们的日子会变得更好过吗?——Hi科普啦2023-05-31
我国所有的问题,如果拿人口过多来背锅,无法触及问题的本质——家国视野2023-02-10
陈卫:“三孩”刹得住人口负增长惯性吗?——观察者网2021-06-11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