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付一夫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两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原则同意有关实施方案。
根据批复,方案实施要“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此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将从多个维度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首先要明确的是,此次选取的10个试点地区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布局考量。不难发现,这些地区总体上都具有较为扎实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体系,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并且有6个属于城市群或都市圈,如合肥都市圈、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
而在城市群或都市圈开展试点,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优势——毕竟,城市群或都市圈历来是经济活动高度集聚的区域,产业门类丰富,要素流动频繁。通过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有助于探索推动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安全高效共享的宝贵经验,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完善,也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重要改革支撑。
例如,苏南重点城市包括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等地,这些城市产业互补性强,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下,能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高效配置。
不仅如此,像北京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在全国经济版图当中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这些地区开展试点自然非比寻常。例如,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承接地,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能更好地吸引优质资源集聚,实现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势必将助力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分析,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开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多个维度的积极意义。
一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长期以来,国内部分地区在一些领域存在着要素分配不均、垄断等问题,导致部分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取要素资源困难,发展受到限制。以资本要素为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存在,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的贷款往往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等优质客户。
通过改革试点,有助于完善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如探索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特色金融产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等,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激发其创新和发展活力。而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迸发,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则,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开展试点地区改革,将有助于推进技术协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营,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
以杭甬温地区为例,杭州的互联网产业、宁波的制造业、温州的民营经济都各具特色。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可以促进三地在技术要素上的协同创新,比如建立跨区域的技术研发合作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在产业中的转化应用,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从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三则,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经济结构。
例如,在土地要素方面,综合改革试点的开展将促进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改革、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建设用地,推动土地要素集约高效配置。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土地利用问题,一些城市存在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的情况,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发展空间不足的困境。通过开展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试点,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分配土地指标,对闲置土地进行清理和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能够引导资源向更具发展潜力和效率的产业和企业流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再如劳动力要素方面,通过引导人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能够使劳动力与产业需求更好地匹配,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则,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如前文所述,10个试点地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我国不同区域,通过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能够打破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壁垒,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协同发展,并形成“由点及面”的辐射效应。例如,合肥都市圈通过加强与周边城市在要素市场上的对接,能够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与此同时,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也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特征。试点地区先行先试,探索建立统一的要素市场规则、交易平台等,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累经验,推动我国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需要注意的是,要素改革涉及领域广,不同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各不相同。
例如,土地要素涉及到复杂的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问题,改革推进难度较大;技术要素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等。另外,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如何在统一的改革框架下,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而避免“一刀切”,也是改革面临的挑战之一。而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平衡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等等。
总而言之,国务院批复的10个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尽管改革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各试点地区坚持问题导向,大胆创新,在国家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下稳步推进,必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