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论坛:不管中国承不承认,中国是否已经输掉了关税战?

在美国论坛上,一个问题正引发激烈辩论,有外国网友提出,不管中国承不承认,中国是否已经输掉了关税战?

然而现实世界的贸易数据和经济表现却描绘出截然不同的图景。中国一方面与美保持谈判,另一方面对加拿大菜籽油征收75.8%反倾销税,同时与东盟贸易额大幅增长。

输赢之问,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一、美国关税大棒挥向全球,中国并非唯一目标

美国所谓的 “对等关税” 政策,可不是只针对中国一家,其波及的范围早就超出了中美双边贸易的范畴。

从欧洲的汽车、奶酪,到加拿大的铝产品,再到日本的电子设备,不少国家的优势产业都没能逃过美国的关税大棒。

2025年8月7日,美国对69个贸易伙伴加征10%-41%关税正式生效,受影响国家包括欧盟成员国、日本、瑞士等传统盟友,表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全球性,而非专门针对中国。

美国的 “对等关税” 看似是在维护自身利益,实则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打破了原有的国际贸易平衡,让全球贸易环境变得更加不稳定。

8月18日,美国对407种钢铁铝衍生产品加征50%关税生效,涵盖风力涡轮机、移动起重机、铁路车辆等产品,此举严重影响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国只是受影响方之一。

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由于钢铝成本上涨,部分车型的生产计划受到影响,甚至不得不提高汽车售价,最终将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

而对于那些以出口钢铝为主的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等,出口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

欧洲企业已遭受严重冲击,法国酿酒业预计损失10亿欧元,瑞士手表业被迫全球提价,德国车企面临数十亿欧元额外成本。同时,美国消费者成为最终承担者,高关税成本约60%转嫁给消费者。

此外,关税政策还影响了美国企业在全球的投资布局,一些企业为了规避关税,不得不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导致美国本土的就业机会减少。

二、中美博弈:从正面交锋到机制化沟通

在中美贸易博弈的过程中,关税暂停的举措体现了双方务实的态度。

8月12日,中美根据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再次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10%基准关税,并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这是双方第三次延长暂停期,显示两国寻求避免螺旋式对抗。

经过多轮的贸易磋商和激烈的交锋,中美双方都意识到,持续的关税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只会两败俱伤。

随着中美贸易博弈的不断深入,双方逐渐认识到建立机制化沟通渠道的重要性,中美形成了制度化对话+阶段性妥协+动态调整的磋商机制

中美经贸关系呈现"阶段性缓和不改变长期博弈本质"的特点,双方通过机制化沟通为避免"硬脱钩"提供可能,同时为解决深层分歧争取时间。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短期内很难消除,必然会在贸易等领域体现出来。

三、中国应对策略:精准反制与多元突围

在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对美国的大豆、猪肉、高粱等农产品加征了报复性关税,这直接影响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给美国农场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让美国政府感受到了来自国内的压力。

中国采取"点穴式反击",对加拿大菜籽油征收75.8%临时反倾销保证金(涉及32亿美元),对日本和加拿大的卤化丁基橡胶加征13.8%至30.1%反倾销税。这些措施瞄准对方经济痛点,有效反制贸易歧视。

中国贸易"多元化突围"战略见效,2025年1-7月对东盟、欧盟、"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分别增长14.8%、8.2%和11.7%。跨境电商成为出口"黑马",2024年进出口规模2.71万亿元,增长14%。

通过拓展新的市场,中国有效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减轻了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

面对科技封锁,中国半导体产业自研芯片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市场份额突破37%,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亮眼,1-7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19.9万辆,暴涨57.1%。

四、贸易战胜负的新衡量标准:不止是关税数字

在当今的贸易战中,胜负的衡量标准已经不再仅仅是关税数字的高低,供应链重构能力成为了一个关键指标。

中国展示出强大的供应链调整能力,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对美依赖。美国试图通过关税促使产业链撤离中国,但东盟、墨西哥等中间环节仍大量使用中国中间品,形成"中国+X"模式。

贸易战本质是科技战,中国通过国产替代与政策红利双轮驱动,在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加速自主创新。美国虽试图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限制中国,反而激发中国创新活力。

美国通胀压力持续高企,7月PPI环比上涨0.9%,为三年来最大单月升幅。50%的钢铝关税使每辆汽车生产成本增加超过2000美元。而中国CPI保持相对稳定,为反制提供更大政策空间。

五、未来走向:全球化重构与中国角色

尽管面临美国压力,中国在RCEP、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中影响力提升。2025年8月上合组织峰会签署新一轮多边贸易便利化协议,为中国拓展国际经贸空间。

欧盟内部对强硬对华战略分歧加剧,德国、意大利等国担忧失去中国市场。法国经济部长在G7会议上表示应务实处理对华经贸关系,加拿大总理也在G20峰会上寻求与中方对话。

评判关税战输赢远非表面关税数字那么简单。如果以贸易顺差、市场多元化程度、供应链韧性和技术进步速度综合衡量,中国不仅没有输掉关税战,反而通过压力加速了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

2025年8月的贸易现实表明,美国对华关税未能迫使中国屈服,反而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成本,盟友关系受损,而中国与东盟、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持续增长。

关税战没有赢家,但相比被动应对的美国,中国展现了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战略主动性。未来贸易竞争将更多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而非关税高低,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资料来源:

1.中国与东盟贸易额持续增长 2025-08-02 09:15 来源:人民网

2.中国加快产业升级 推动国产替代 2025-08-10 16:45 来源: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5

标签:财经   中国   关税   论坛   美国   中美   东盟   贸易   反制   国家   贸易额   机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