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辣妈
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谁第一个抱娃,娃就像谁”?
虽然听起来像是迷信,可你知道吗?这件事情我还专门问过医生朋友,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医生一句话让我瞬间沉默了:
“新生儿免疫力几乎为零,如果第一抱的人比如不卫生、有基础病等等,那么再亲的亲人再亲也别给碰,避免麻烦。”
这个答案是不是有点吓到你了?这个“第一抱”还真的挺讲究,背后可不只是“迷信”那么简单。
很多家庭,宝宝刚出生,一堆亲戚朋友蜂拥而上,谁都想抢个“头彩”,抱一下还热乎的小娃娃。
有些长辈甚至还自带“传统合理性”:“我那时候接生十几个,还不是都这么抱的?”
但你要知道,医学不是靠“我觉得”,是靠“我知道”。
现在咱们来盘一盘,什么样的人绝对不能当宝宝的“第一抱”。
这点,咱先说个真实案例:
前不久,一个在医院实习的朋友亲眼见到这样一幕:
一位新晋奶奶感冒还没好透,就非得冲进产房要抢着抱孙子,嘴上还说“我打了抗生素,不会传染的”。结果第二天,孩子开始低烧,最后进了新生儿科做观察,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早期炎症反应。
你看,这不是瞎折腾是什么?
新生儿出生时的免疫系统基本是“白板”,对世界毫无防御能力。你一个成年人,哪怕只是轻微的流鼻涕,对你来说可能就是“多喝热水”的事,但对宝宝来说,可能就成了“高烧住院”的大问题。
而且就算你没得什么“明确传染病”,比如你只是刚恢复、状态不佳,你体内携带的一些潜在病菌依然有机会通过肌肤接触、呼吸传播给新生儿。
一句话总结:你要是身体不舒服,哪怕你是亲妈、亲奶奶、亲外婆,都给我先坐一边去!
我一个朋友的老公,宝宝出生那天太激动了,眼眶发红、嘴巴颤抖、手都在抖,结果你猜怎么着?
护士把宝宝递给他那一刻,他一个没抱稳,差点让娃头磕在床边护栏上!
你知道吗,新生儿的头骨特别脆,前囟门没闭合、颅骨软,一点小磕碰都可能造成脑部震荡。轻则惊吓哭闹,重则影响发育!
而很多“粗心大意”的人自己根本没意识到问题在哪。
比如:
有一种致命的情况叫“婴儿摇晃综合征(Shaken Baby Syndrome)”,你听着名字很玄,其实原理就一句话:
“宝宝脑袋太脆,晃一下可能就伤了。”
所以啊,第一抱不是“谁想上就上”,而是需要冷静、耐心、经验加持的操作员才行。
有些人你一看他走进产房,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满脸写着“我要第一时间抱孙子”,你就知道危险了。
别以为宝宝小听不懂,他们可比你想象得敏感多了。
大音量、大幅度动作、高亢情绪、突发刺激,都可能让刚出生几小时的小宝宝“系统崩溃”。
你可能看着娃“眼睛一眨不眨”,但人家身体其实早就被你吓得心率上升、肾上腺素飙升、呼吸紊乱。
孩子可不是棉花糖,说不定你一激动,就给他留下一次难以修复的刺激记忆。
所以,情绪像过山车的人,你就远远看一眼,别来凑第一抱的热闹了。
记住这八个字:干净、健康、冷静、温柔。
谁能做到这八个字,谁就有资格抱第一下。
而且第一抱不仅仅是把孩子从护士手里接过来,更是宝宝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接触世界”,第一次被温柔环抱、感受安全和被爱的信号。
一个情绪稳定的大人,能给新生儿传递安全感;
一个动作娴熟的人,能在第一时间让孩子平稳呼吸;
一个身体健康、无病无菌的人,才是最合格的“第一抱守门员”。
第一抱不是一场仪式感的游戏,而是一项严肃的责任。
它承载的是宝宝初来乍到的第一印象,是安全与关爱的起点,不是谁出钱多谁抱、谁辈分高谁上,而是谁最合适、谁能给孩子带来最大程度的保护。
亲情固然重要,但真正爱孩子的人,应该愿意为孩子“放下自己的执念”,用心来守护孩子,你说对吗?
更新时间:2025-07-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