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性格多疑,几乎小心翼翼提防着所有人,纵观他的人生,能让他谈得上信任的只有他的母亲王采玉、他的妻子宋美龄和他的儿子蒋经国。
在蒋介石看来,除了这三人之外,都有可能会背叛他,即便是他另外一个儿子蒋纬国也不例外。
当然,这种性格也让他在用人方面,只讲究一个大原则:任人唯亲。
自从孙中山去世后,蒋介石逐步掌控了党政军大权,在民国政坛中开始纵横捭阖,可他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事必躬亲。
为此,蒋介石必须找个能信任的人来分担,当时蒋经国还太年轻和叛逆,根本无法承担大任,所以宋美龄成了他唯一敢放权的人。
而让蒋介石欣慰的是,宋美龄着实很热衷权柄,在蒋介石的授权下,宋美龄参与了一系列的政治活动,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1948年,随着国民党在解放战中节节失利,对国外的援助愈发依赖。
可是在哈里·杜鲁门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大量压缩援华款项,宋美龄不得不亲自飞往华盛顿寻求基金援助,可是她却遭到了杜鲁门的嘲讽:
到美国来是为了再得到一些施舍?
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因病去世,副总统杜鲁门接任总统,这样的接力赛远比竞选总统要来的舒服。
毕竟美国总统竞选可不是民意的希望,只是资本的游戏。
1948年,美国举行新一届的总统大选,杜鲁门与杜威开启了争夺总统宝座的激烈对决。
远在中国的蒋介石对这场竞选活动十分关注,在国内接连败退的蒋介石,必须要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才有机会扭转局势。
蒋介石听从了宋美龄的建议,将赌注押在了杜威身上。
结果出现了意外,原本在竞选中遥遥领先的杜威,最终被杜鲁门扭转局势,成功连任。
蒋介石垂首顿足,突感人生之莫测,正如他眼前所面临的困局一般。
杜鲁门连任总统之后,自然对蒋介石的行径所不齿,不过蒋介石此举也确实不算明智,难道为杜威摇旗呐喊的时候,他没有想过所有的事情都可能有意外?
蒋介石的盲目站队,引起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杜鲁门大幅度压缩对国民政府的援助,以至于蒋介石不得不派宋美龄飞往华盛顿向杜鲁门请求援助。
1948年12月,宋美龄带着蒋介石的希望来到了华盛顿。
此时,淮海战役的局势已经十分明了,蒋介石已是必败无疑,而在此之前的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已经让他伤筋动骨,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对淮海战役依然抱有一丝希望。
对于宋美龄的到来,杜鲁门自然知晓他此行的目的,所以对她极为冷淡。
接连碰壁的宋美龄再也没有了数年前备受罗斯福欢迎的喜悦,但她也只能硬着头皮,接连求见杜鲁门。
抛开以往的私怨不提,杜鲁门对蒋介石以及他当政的国民政府也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
在他看来,蒋介石的失败已成定局,美国的援助不仅没有任何意义,更无法给美国带来任何实际上的利益。
即便宋美龄多次卑躬屈膝向杜鲁门保证一旦能得到美国的援助,那么国民政府还有翻盘的机会。
只是面对这种无力的保证,杜鲁门连个标点符号都不相信。
杜鲁门后来回忆这件事时,这般嘲讽道:
当1948年我仍是总统的时候,她来美国只是为了在得到一些施舍,我可不像罗斯福那样,我想她颇为不高兴,但我一点也不在乎她高兴或不高兴。
所以,在杜鲁门眼中,宋美龄也好,蒋介石也罢,都是只是向他乞讨的乞丐,根本得不到他的尊重。
不过除此之外,杜鲁门还认为以蒋宋为首的四大家族都是小偷,他们合起来偷走了无数援华资金。
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人民,更不在乎国家的利益,只是在想方设法中饱私囊,利用国人爱国的心理,凌驾于人民之上作威作福。
根据当时美国政府的估计,自中国抗战以来,援助蒋介石政府不低于20亿美元,可结果真正用到战争上的还不足五分之一,剩下的援助自然都进了四大家族的私人腰包。
杜鲁门政府最终得出结论:
除非美国愿意花费数十亿美元,派百万美军赴华作战,否则对蒋增援实属浪费。
最终,宋美龄带着杜鲁门从指甲缝中抠出来的施舍离开了华盛顿,而等待她的将是跟随蒋介石落魄离开大陆……
参考资料:《宋美龄传》、《宋美龄全记录》等。
(图网,侵删)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