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武评时,我们通常习惯将人物实力进行档次划分,就《三国演义》而言,顶层超一流猛将愚以为共有十位,不过即便是同级神将亦存在理论上的强弱之分,故而今天就对这十员神将的武艺特点进行一番分析,并参考战绩看看他们之间的实力档次是如何划分的。
吕布几乎是无争议的演义第一人,单凭独战关张三十合不败就足以冠绝诸将,另外荥阳一战短时间内速败一流猛将夏侯惇也能从侧面体现出吕布的不同凡响。
吕布的武艺相当全面,尽管书中没有交代方天画戟的重量,但是一手抓住纪灵“如提婴稚”足以表现出其神力惊人,要知道纪灵的武艺虽算不上一流,却也使得五十斤重三尖刀。
技艺方面书中同样没有对吕布进行专门交代,但方天画戟这种兵器想要练就一定水平,本就需要使用者力技兼备,所以尽管书中没有正面对吕布进行武艺特点交代,却算得上“无声胜有声”。
除此之外,辕门射戟体现出吕布的弓箭水平同样登峰造极,尽管在战场上用得不多,但那或许只是没有必要罢了。总而言之,作为演义中的天下第一,吕布在力量和技艺上皆无可挑剔,硬要说弱点或许就是性格导致的惜身,否则以他的水平完全没必要在面对张飞时“英雄气短”。
首先说明,本文同级将领排名不分先后,因为很难有公论,比如这一级别的五员战将,特点鲜明,各有千秋,无论将谁排在首位都难以服众,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先说关公。关公大概是所有武将中战斗特点最突出的,力猛刀沉,攻势如狂风暴雨,前期打出的凶猛进攻恐怕即便是吕布也要逊色三分,因而使得关公创下全书最出色的斩将记录。但这样的打法也是柄双刃剑,比如在前期的迅猛攻击后多少给人一种后继乏力之感,这倒不代表关公体力不好,因为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再加上特定打法难免使之体力流失的更快。另外关公的战斗方式也很伤身,这就导致了其巅峰期较短且年老后状态下滑明显。
接着说张飞。书中唯一一位两斗吕布不败者,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接近吕布的战将,同时也是天下第二的不二人选。不过我倒是觉得张飞最多算是天下第二候选人或者说有力争夺者,毕竟其他人没有与吕布两次交代的机会,很难说他们能否做到张飞一样的程度。
部分朋友因三爷的性格认为其武艺路数以力为主,我们不否认张飞力量不俗但这未必是他最闪耀的特点。在我看来张飞重于“势”,天生的猛将形象配合气若奔海、势如波涛,使得很多对手在面对张飞时未战先怯,若是用游戏术语就是自带给对方减益的buff,而且这样的影响直插对手内心,嘴硬都没有用。
再说赵云。由于不像关张那样拉风,所以赵云在很长一段时间声名不显,除了身边的人世人多只知刘备麾下有关张而不识赵,在其于长坂坡大杀四方令曹操惊愕时问遍左右竟无人认得赵云,最终还是曹洪飞马问名才就此令常山赵子龙名扬四海。
特点方面首先赵云技艺出色,虽然演义没有苏州评话中的“七探盘蛇枪”“百鸟朝凤枪”之类的招式,不过汉水一战,罗贯中破天荒对赵云的枪法进行了描写,这在书中是极为罕见的。其次,赵云还是书中著名的体力怪,长坂坡杀进杀出斩曹将五十余尚能脱身;汉水之战先救黄忠后救张著且有余力布下“空营计”;穰山之战在厮杀一昼夜的情况下突袭挑杀高览杀散其部后又三十合力退张郃,这些虽是赵云手段高明所致,但支撑起其将威能最大化的无疑是过人的体力。
总体来说赵云的武技无可挑剔,强悍的体力和高度专注力使之防御能力也相当出色,硬要说不足大概就是与同级大将交手次数有限,战绩相对较少。
“燕南三士”之后我们来说和他们齐名的马超,民间素有“前表吕布,后表马超”之说,我觉得这不单单是对马超实力的肯定,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暗指马超和吕布很像。比如他们同样武艺高强且全面,但同样会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得很怂。吕布明明不在张飞之下,但却对三爷很忌惮;马超明明比许褚只高不低,却受其威慑而不敢直击曹操,甚至写信约战时都很谦卑。这与怯战还不一样,更多属于一种性格使然。
最后说颜良。颜良的表现很少却说服力足够,白马一战二十合大败徐晃令曹军诸将栗然,这份战绩纵观全书都数一数二,除了吕布很难有人能做得比颜良出色。但颜良的争议点在被关公秒杀了,在此前的文章中我多次解释过关公对颜良并不符合“斗将”,所以不能作为武力高下的佐证,奈何关公粉丝太多,还不乏大聪明,所以这里就不再深究,总之颜良之所以能出现在这一层次的前提便是被关公所杀不作为体现武艺的条件,若不认可……那就不认可吧。
曹军两大猛将曾经大战了一天也没分出胜负,我们有理由将二将视作完全相当。或许很多人受“一吕二赵三典韦”的影响认为典韦更胜一筹,然而那首所谓的二十四名将打油诗其实更贴合苏州评话《三国》,很多细节上和《三国演义》设定不符,所以不应当作为参考。
典韦由于去世较早,所以战绩远不如许褚丰富,但这依旧不影响我们对其武艺特点的判断,首先他的双戟有八十斤重,仅次于关公;其次他单手就能扶住十多个军士都撑不起的大纛,力量可见一斑。
不过看似粗犷只识蛮力的典韦其实是很内秀的。刚才我们提到过,能把戟使好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作为支撑,另外典韦的飞戟也是一绝,虽然和弓箭一样在武评中只能添彩而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试想能玩出这种花活的典韦在技之一道想必差不到哪去。所以准确来讲典韦应该属于那种以力为主技为辅的全面型武将。
许褚的特点比典韦更为鲜明,二十合平吕布,三十合平赵云,二百三十合平马超,一天平典韦……有这些战绩作支撑说他不是超一流多少有点扯犊子。但是面对徐晃五十合不分胜负,面对高览没见有任何优势,车轮战庞德也没讨到便宜,这也说明看似很猛的许褚多少有点遇强不弱、遇弱不强,这点和《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颇为相似。
黄忠能出现在超一俱乐部中很大程度上是托了关羽的福。长沙一战年过花甲的黄汉升百合战平正值壮年的关云长,从头至尾并无半分势弱,关公也认为只有使用“拖刀计”才胜得这老将。但实际上从其他战绩及侧面描写还是能看出黄忠的硬实力对比刚才提到的八将或多或少有些理论上的差距。比如汉水之战和赵云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战一流武将夏侯渊、张郃二十合并无优势,甚至入蜀之战四五十合拿不下李严。
除了战绩,与黄忠共事多年彼此知根知底的魏延敢与之叫板,也能看出起码在信服力上黄忠比不上其他四虎。那么为何黄忠还是能和关公打得不相伯仲?愚以为原因有三。首先黄忠确实具备不俗的硬实力;其次,关公虽然只有大约四十多岁,但刚才我们分析过他的巅峰期比其他同级战将要短,也就是说相对于官渡之战时天下无敌的鼎盛已经有所下滑;最后则是一点个人揣测,黄忠和关公同为用刀武将之翘楚,关公的打法他或许学不来但不代表不清楚,很有可能汉升公是在战术上动了脑筋,即全力防御对方的前期猛攻,直至狂风暴雨趋于平静,继而进入极限拉锯,最终平局收场。所以整体来说,尽管黄忠不服老,但自己的情况自己清楚,故而在战斗中更重视战术的运用,以此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要说的是“河北双绝”之一的文丑,部分人认为文丑强于颜良,理由是文丑面对张辽、徐晃二将胜出,好过颜良单挑胜徐晃,这属于典型的断章取义、人云亦云。原著中写得清楚,面对双骑齐出的曹将,文丑是以弓箭射中张辽坐骑使之落马,继而对战徐晃,也就是说真正和文丑交战的只有徐晃一人。从最终徐晃在不明回合后料敌不过而走看,显然颜良的表现优于文丑。
另外同样是面对关羽,颜良并未交锋即被刺死,而文丑则是实打实和关羽短兵相接后心怯而走,两者存在很大不同。诚然以文丑的实力根本不至于连关公三合都挺不过,当时也确实存在很多客观因素,但文丑心理素质极差是板上钉钉的,这样的心理素质甚至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超一流武将身上,而也正是这一战暴露了文丑最大的弱点,使之排名超一流武将之末。
以上不过个人浅见,不当之处,望请见谅。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