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告别仪式上,49岁翁帆近照曝光,原来杜致礼亲妹真的没说错

不知不觉中,物理巨擘杨振宁先生已经去世整整一周了,

10月24日上午,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各界人士神色肃穆,早早地在门口排起了长龙,等待送别这位跨世纪的科学伟人。

一代巨星的陨落,令整个社会都陷入了沉痛的哀思,

更遑论作为妻子的翁帆,更是在看似平静的背后,承受着难以言喻的痛楚。

直到在告别仪式上目睹了翁帆的状态,才理解了何为“不思量,自难忘”,

原来,当年杜致礼亲妹说的话,真的一点都没错。

01

2004年元旦前,知名翻译家许渊冲携同几位老友,一起为杨振宁晚年落居清华园设宴洗尘。

席间,大家都有夫人陪同,唯独杨振宁孑然一身,显得很是落寞。

当时,许渊冲便开口劝杨振宁续弦,希望他能找到一个老伴照顾晚年生活,

可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究竟得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走进杨振宁的内心世界?

一直到半年后,82岁的杨振宁致电许渊冲,

告诉他自己已经与一位28岁的女生“热恋”了,并且不久后还要步入婚姻殿堂,

那时人们才得知,那个走进杨振宁内心的女孩,名叫翁帆。

别看杨振宁当时已步入耄耋之年,可对待感情却绝不含糊,

该给的求婚、婚纱照、婚礼、结婚登记和蜜月,他一样不落,给足了翁帆安全感。

婚后,两人居住在了清华园的小院里,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神仙生活,

平日里,杨振宁坐在吊椅上阅读书籍,翁帆就在一旁弹奏钢琴为他助兴;

清雅的家中没有昂贵的家具,却有一张刚好能容得下两人并肩坐下的沙发,

每晚他们都坐在那张沙发上看电视,杨振宁也因此给沙发起名为“爱之椅”。

在翁帆还没到来前,大名鼎鼎的杨振宁在生活上却是个不太会照顾自己的“小孩”,

因为长期钻研科研,他对灶台上的一切都“束手无策”。

杨振宁不会做饭,干脆就请来一位保姆,一次性给他做好多顿饭,分装在冰箱里,

每次一到饭点,他就会从冰箱中拿出一份热了吃,打发度过了三餐。

自从有了翁帆后,杨振宁的食谱不再是冰冷的饭菜,而是妻子精心制作的爱心餐,

因为杨振宁酷爱吃甜食,翁帆便经常为他熬制银耳汤、烤甜面包,

虽然只是一些简单的食物,但在杨振宁心中,却比五星级大餐还美味。

尽管两人之间隔着半个世纪的年龄沟壑,但杨振宁却热衷为翁帆制造点滴的浪漫,

有时他会久坐在电脑前,将两人外出旅游的照片和视频分类整理好。

在他们居住的小屋里,墙上就挂满了两人旅行打卡时的合影:

那是在青海湖,在千亩油菜花开得正盛的地方,

杨振宁低头浅笑,拉着翁帆的手阔步前行,而翁帆在他身后笑靥如花;

在奥地利也同样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年轻的翁帆拘谨面对着镜头,

而杨振宁站在她身后抿嘴一笑,两人背后是风景如画的欧洲风光;

有情的两人到哪里,哪里就自成风景,

哪怕是在家门口,眼看着纷飞的鹅毛大雪飘落在发梢,杨振宁和翁帆也觉得很美,

他们情不自禁地合影留念,心念着今朝霜雪落满头,此生也算共白首......

对于杨振宁来说,妻子翁帆的存在,着实在某种意义上延长了他生命的长度,

尤其是在经历过三次险情之后,是翁帆无微不至的陪伴,才帮助他挺过生死关。

02

杨振宁生前的好友葛墨林,曾在《我知道的杨振宁》一书中这样评价过翁帆,

他说,照顾一位老人的生活其实并不简单,但翁帆却把这件事做得很好。

她对杨振宁的用药情况十分熟悉,每日都会提前把他该吃的药分好,

并将水晾到合适的温度,“监督”他吃完了药才肯放心。

冬天每次出门前,她也总是给杨振宁穿好保暖的衣服,戴好抗风的帽子和围巾,

确保他不会有受冻风寒的可能,才会牵着他的手迈出“归根居”。

葛墨林回忆有一次,他陪同杨振宁去新加坡的植物园里散步,

杨振宁走了十几分钟后,翁帆便想让他在不远处的一块石头上歇歇脚。

可她担心石头粗糙坐着不舒服,于是赶紧铺上东西才让丈夫坐下,

又害怕杨振宁走热了坐下休息会受凉,又连忙把衣服给杨振宁披上,

不难看出,生活中翁帆对杨振宁足够知冷知热,对他的爱全部都体现在行动中。

在他们携手相伴的21年婚姻里,杨振宁还曾三次有过生命之危,

第一次是因为大面积的细菌感染,杨振宁连超三天都高烧达到40度,

期间翁帆一直陪护在床侧,寸步不离,给予了杨先生莫大的精神鼓励,

后来杨振宁康复后回忆称,在他感觉自己的灵魂逐渐离开了肉体之际,

是翁帆一句又一句的“Darling!”,才唤醒了他的意识,把他从鬼门关拽了回来。

第二次是二人到贺兰山游玩过后,杨振宁回来便一病不起,

这次同样是在翁帆的细心照料下,杨振宁才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最近一次则发生在百岁宴过后,杨振宁因意外摔倒而致脊椎骨裂,

因为病情严重,还特意请了全天的陪护来专门照顾。

可身为妻子的翁帆放不下心,还是终日都陪伴在丈夫身边,亲力亲为,

有一次葛墨林晚上九点多,打电话问候杨振宁的病情,

才知道翁帆直到那么晚都还一直在照顾爱人,根本忙得顾不上吃饭。

而在杨振宁这次离世前一个月,他就已经病危住院,

虽然当时他的神志还算清醒,但肢体却已经不怎么能动了。

这一次,翁帆依旧守护在侧,只要有人去探望,

她就会拿小白板写上客人的话,然后再递给杨振宁看,让他知晓别人的关心。

一直坚持到10月18日,杨振宁先生才与世长辞,

可直到他对这个世界挥手告别前,仍旧还是翁帆陪伴他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03

可以见得,21年来,翁帆给予杨振宁先生的爱,比爱她自己要多得多,

当旁人还在用世俗观念桎梏他们的婚姻时,她们却用勇气和爱冲破了所有的阻碍。

在杨振宁逝世后的次天,翁帆便刊文纪念了杨先生沐光而行的一生,

她将杨振宁九十岁时写的一首诗翻译成中文,以妻子的角度解读了他的情怀,

这对心意相通、志趣相投、灵魂共鸣的爱人,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感情。

自那之后,翁帆便像“消失”了一样,不再在公众平台发表一言一语,

直到24日,杨振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翁帆才再度现身。

当天,灵堂正中央摆着杨振宁先生的遗像,四周的装点典雅又庄重,

杨先生的遗体静卧在翠柏丛中,身上披着鲜红的国旗,规格十分崇高。

灵堂的左侧站满了媒体记者,而右侧则是杨振宁先生的十几位亲友,

身为妻子的翁帆站在亲友侧的首位,她看上去神情憔悴、疲惫不堪,

她那双写满了忧愁的双眼,无不流露着对杨振宁先生的不舍与思念。

很显然,相伴整整21年的爱人离世,给她带去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这才会让平日里都优雅得体的翁帆,头一回在公众面前展露了脆弱。

回望他们的二十载婚姻,翁帆曾说,是杨振宁给了她“象牙塔”般的静谧生活,

而翁帆又何尝不是那个“给予者”?

她给了杨先生一个幸福的晚年,一颗继续年轻的心,一段瑰丽的爱的体验。

据葛墨林讲,杨振宁亡妻杜致礼的亲妹妹杜致廉,就曾多次表达过对翁帆的感谢,

她说,大姐生前常常担忧自己走了之后,无人能够照料好杨振宁,

但是翁帆却给了杨振宁一个高质量的晚年,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作为杨振宁的亲人,她们对翁帆能做的,只有无尽的感谢。

如今杨先生斯人已逝,相信翁帆会带着他给的睿智与勇气,书写新的生命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娱乐   近照   杨振宁   妻子   晚年   遗体   婚姻   生命   灵堂   爱人   白首   生前   亲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