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金价飙升,浮光背后的暗战
沈德良
国际金价从1000美元涨到2000美元用了14年,但从2000美元涨到4000美元仅仅一年半的光景。眼下,全球资本市场正经历着自二战结束以来一轮让人瞠目结舌的黄金价格上涨周期。如果以特朗普宣布赢得大选的2024年11月6日作为参照时间节点,本轮黄金价格涨幅达到60.27%,创下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国际黄金市场最大的年度涨幅,就其涨幅而言,已跑赢了全球几乎所有主要股市。有专家指出,只要全球滞胀、国际秩序动荡、美国国债等核心问题没有实质性改变,黄金可能处于上涨的通道。
贪婪的美元,开启了金价暴涨的“潘多拉魔盒”
“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长期以来,美国滥用美元霸权,恣意把美元武器化,“薅羊毛”般一遍遍地收割全球财富。追溯此轮黄金价格飙升的“k线图”不难发现,正是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转换,引发资本市场对美元、美债信任的消减,拉动黄金价格直线上涨。

“美元潮汐”,是金价爆发的最初诱因。疫情暴发之初,美联储推出“零利率+量化宽松”组合货币政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26个月内陡然扩张1.1倍。饮鸩止渴的政策虽然靠美元贬值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复苏,却埋下了高通胀的隐患。随之而来的逼近两位数的物价上涨,迫使美联储通过连续高强度加息,将“量化宽松”政策粗暴切换成紧缩货币政策,由此形成的“美元潮汐”,疯狂收割全球流动资金,引发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
越累越大的巨额债务,是国际金价走强的底层逻辑。到10月下旬,美国国债余额已越过38万亿美元的关口。让人感到诧异的是,美国国债从37万亿美元跳到38万亿美元,时间仅为两个多月。一面是国债的快速累积,另一面却是联邦政府的“停摆”。10月25日,欧洲信用评级机构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原因是“美国公共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及政府治理标准下降”。举新债还旧债、寅吃卯粮的恶性循环,加上特朗普政府出于党派之争的“摆烂”,一点点吞噬了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贸易和外汇储备货币的信誉。
此外,由于特朗普政府对外无差别的关税战,对内插手美联储人选、干预美联储独立性,以及从不缺少美国介入的地缘冲突,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风险,抬升了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金融属性。因此,当主权边界与外部因素产生深层次冲突时,黄金作为“危机对冲工具”的价值再度被重新定义。
黄金盛宴,背后是美元的危机
金本位年代,黄金是货币的“硬腰杆”:一个国家的货币值不值钱,关键看国库里存了多少黄金;谁手里掌控的黄金多,谁就有制定全球经济规则的资格。
殖民掠夺时代,英国靠着殖民扩张从全球掠夺的大批黄金,支撑起英镑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王者地位”,成为妥妥的“世界货币”。以美元取代英镑为标志,美国成为新的全球霸主,背后同样是以其自身黄金储备“站台”“背书”。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崩塌,挣脱了与美元捆绑后的黄金,与美元、美债形成此消彼长的负向制衡,其价格波动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晴雨表”的具象化体现。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贸易和货币体系形成了如此镜像关系——美国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其他国家将美元资产以美债等形式投回美国,所以美元是大多数央行首选的储备货币。美国以邻为壑,每每遇到危机,就通过包括增发货币、加征关税等利己手段收割其他经济实体,严重吞噬美元的信任。自本世纪以来,美元在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71.5%,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55%左右,降幅超20%。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国家不仅将俄罗斯踢出全球银行国际结算系统(SWIFT),并且冻结其3000亿美元海外资产,打破了“国际储备资产中立性”的共识。动辄实施货币武器化的极端手段,黄金的保值作用愈发凸显,导致更多国家把黄金作为对冲不确定性的战略“备胎”。
此轮黄金价格的上涨,绝非金本位时代的重现,而是对美元信誉的负向评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黄金作为“危机货币”,正被重新界定为“无主权信用风险的储备资产”,其不依赖任何国家偿付承诺、不会违约且无法被冻结的特性,使其在极端金融环境下成为国家储备体系的终极保障。由此可见,黄金价格一路飙升的盛宴,本质上是全球资本美元信任度衰减的集体回应。
“央妈”扫货,意在“去美元化”
与2013年“中国大妈大战华尔街”的戏码不同,此轮黄金上涨周期,既有对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担忧,也掺杂着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的添薪加油,但各国“央妈”持续“扫货”是最主要的推手。
自2022年起,全球央行已连续三年年均净购黄金超1000吨。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已达800吨,有望继续保持年购金超1000吨的目标。黄金不是存款,不会产生孳息,其储备对拉动经济的边际效应也存在局限,但百年巨变下,囤积黄金却是确保不可预知危机来临前的未雨绸缪。
相比全球21.6万吨的黄金存量,数千吨的增量虽然不足拉动金价快速上涨,但在各国央妈“扫货”带动下,各种“聪明的钱”齐刷刷涌入黄金市场。两组数据能反映出各国央行囤金的力度: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外汇储备资产在全球总储备资产中的比例,较10年前下降了14.16个百分点,而黄金储备的比重同比上升了8.4个百分点;目前全球官方黄金储备超过3.62万吨,其3.9万亿美元的总价值,几乎与外国央行持有的美债规模相当。当主权国家央行持续把手里储备的美元、美债换成“金砖”,说明各国都想把货币换成硬通货,用真金白银为自身金融安全装上“安全垫”。
黄金价格上涨,表征上是恐慌情绪的具象化体现,但深层意义上说是金融话语权的争夺。与以往历次上涨周期不同的是,在美国国债、全球关税战和地缘冲突多重压力之下,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这次走出了与风险资产“同步狂欢”的行情。在这轮金价快速上涨过程中,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瑞银等华尔街巨头罕见地达成共识,集体唱多黄金。作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储备国,金价上涨给美国带来的直接受益不言自明。
央行如此大规模购进黄金,不只是对冲美元风险的权宜之计,更是一场货币主权的深层博弈。当美国滥用关税政策动摇美元信用时,黄金成为各国“去美元化”时握有的核心筹码。这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交易,说到底是保全财富的资产迁徙,对于“苦美元久矣”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金融系统“换轨”的试水。这一点,高盛一语道破天机:“这不是市场交易,而是旧秩序崩塌的信号。”
选自《新湘评论》2025年第21期
编辑:胡雅南
点击下方标签,关注 新湘评论、指点:
点击下方关键词,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
| |
| |
2025年第21期
点击左侧封面图
开启掌上阅读

“指点”热文
视频精选


点分享

点喜欢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