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件事情,你只要坚持三年,你就是专家!回想自己五十五年的人生,就坚持了两件事情:写日记和无偿献血......

1982年11月24日,小学五年级的课堂上,老师一句“记录今日事”的作业,无意间为我的人生埋下了坚守的种子。那晚打开收音机,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里张海迪的故事如一束光穿透夜色——身体残疾却自强不息的她,在艰苦中绽放的生命力量,让懵懂的我提笔写下满腔感动。未曾想,这篇为完成作业而写的日记,竟被老师在全班朗诵,那句连声的“叫好”,成了我坚持四十载的初心。从少年的懵懂迷茫、青春的情感困惑,到职场的酸甜、成家生子的温情、人生挫折的泪水,84本日记串联起15000多个日夜,每一页都刻着岁月的痕迹,哪怕偶尔遗漏,次日也必会补记缘由,让这份人生记录从未断档。


1998年11月10日,单位组织无偿献血的号召,又为我的人生添了另一份长久的承诺。“献血是骄傲,是健康,更是奉献”,领导的话语犹在耳畔,我和同事们踏上献血车,第一次知晓自己A型血的我,在采完血后并未觉不适,反倒因几天后收到的血液合格通知书——“您的血液已用于病人身上”,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份“被需要”的温暖,让我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坚守:最初十年献全血,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际,在护士的建议下转为捐献血小板,每月两次、每次一个多小时的坚持,一晃又是十余年。如今,284个治疗量的成分血与全血累计,共71000多毫升,这份热血已流淌在350多人的身体里,五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终身荣誉奖,便是对这份坚守最沉甸甸的见证。


半世光阴,五十余载人生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我用两件事写就了最踏实的人生答卷。写日记,是与自己对话,收藏岁月的温度;无偿献血,是与他人相连,传递生命的力量。这份跨越数十年的坚守,早已融入骨血,成为生活本身,也让我懂得:最珍贵的品质从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热爱。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