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亿国补没到账?家电商哭了:有人暴跌30%,有人狂赚73%!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昕昕

前言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刚过,家电圈可是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的大戏。

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愁得头发都要薅光了——这画面,简直就是《鱿鱼游戏》家电版啊!

"去年太猛,今年遭罪"

先说说那些哭唧唧的商家,广州佛山的彩电老板表示收入下滑,深圳的也在那儿唉声叹气,西北地区的更狠,直接少了近30%!这可不是他们不努力,实在是"去年太猛了"。

怎么个猛法?去年国庆正好赶上"国补"刚开始发力,就像游戏里刚开新服送神装,消费者那叫一个疯狂扫货,结果今年再对比,这基数高得像珠穆朗玛峰,想超越?臣妾做不到啊!

更扎心的是,今年大家都忙着出去浪了,旅游、聚餐、特种兵式打卡……谁还惦记着家里那台空调?空调商直言:"人家都在外面吹自然风呢,谁买你的人工风啊!"

"国补"去哪儿了?抢券如同双11抢茅台

说到"国补",这事儿就更魔幻了,虽然国家在9月30日豪气地宣布下达690亿第四批补贴资金(注意,是690亿,不是6块9毛!),但问题来了——钱还没完全"落地"呢!

广西的商家吐槽,消费者想享受"国补"得抢券,那场面堪比双11抢茅台,手速慢一秒就凉凉,深圳也是抢券模式,华东地区干脆没补贴了。

消费者一看:"啥?还要抢?算了算了,不买了,观望一下再说。"

这就尴尬了——国家撒钱想刺激消费,结果钱还堵在"路上",终端消费者压根没感觉到,就像你点了外卖,显示"骑手已出发",结果俩小时还没到,你说气不气?

也有赢家!海尔、苏宁笑得像朵花

不过也别光看悲剧,喜剧也有,海尔在上海同比增长15.4%,专卖店渠道更是暴涨超60%!人家咋做的?

从9月15日就开始各种活动预热,走进企业、小区"地推",国庆还和京东五星、苏宁联动直播带货,这波操作简直是"不给竞争对手留活路"。

苏宁也笑开了花,他们的Suning Max店销售额涨了61%,万元以上的高端家电涨了73%。县域市场更离谱,家电家居套购订单同比增长135%!原来县城老铁们也开始追求品质生活了,洗碗机、净饮机、烘干机这"新三大件"卖疯了。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传统家电卖不动,手机却火得一塌糊涂。

苹果、小米新机一上市,消费者像打了鸡血似的往店里冲,看来大家的钱包还是有选择的——买不起房,买个新iPhone总可以吧?

厂商急了:自掏腰包搞补贴

"国补"不给力,厂商只能自己上了,高端机打八折,常规机型八五折,性价比款卖得最好。

这套路就像网游里氪金玩家和平民玩家的区别——预算够的上高端,手头紧的买性价比,反正总有一款适合你。

业内人士给四季度支招了:别盯着去年的数据自虐了,对标2023年甚至2022年吧,给自己松松绑,然后企业自己补贴、厂商联合补贴、银行协同补贴,该上的手段都上,特定人群还能专项照顾。

上海家电协会的专家说得透彻:以后别指望靠补贴躺赢了,得靠"市场驱动"和"创新驱动"。消费者现在不满足于"买个家电回家用",人家要的是"智能化"、"体验感"、"绿色环保"。

说白了,以后拼的不是谁便宜,而是谁能让消费者觉得"真香"。

结语

今年国庆家电市场就像开盲盒——有人抽到SSR(海尔、苏宁赚翻了),有人抽到N卡(西北商家哭晕在厕所)。

去年高基数是个坑,今年"国补"姗姗来迟又是个坑,消费者忙着出去浪还是个坑。

但危机中也有转机,聪明的厂商已经开始转型了:不玩价格战了,玩价值战;不等政策了,自己想办法,毕竟在存量竞争的时代,谁能真正抓住消费者的心(和钱包),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科技   家电   消费者   海尔   国庆   去年   厂商   茅台   基数   商家   深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