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唐山迁安地区钢坯出厂价格单日上调70元,报价3130元/吨,7月23日,焦煤主力合约再度涨停,二者均创出年内新高。
螺纹钢盘面价格较6月初已累计上涨400元,部分区域热卷价格突破3500元,市场情绪从低迷转向狂热。
钢材价格一个多月大涨400元,底层逻辑是什么?
一、政策强心针:反内卷重塑产业逻辑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直指行业痛点,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标志着国家层面正式吹响反内卷号角。
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对长期产能过剩矛盾的精准回应。2021-2024年钢铁行业平均利润率仅3.2%,低于工业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低价竞争导致的全行业微利甚至亏损。
当政策决心与产业现实碰撞,市场终于看清了方向,严控增量、优化存量不是口号,而是通过淘汰一批、限制一批、升级一批重塑钢铁行业生态的利剑。
二、成本引擎启动,原料端的蝴蝶效应显现
焦煤市场的异动成为引爆行情的导火索。7月以来焦煤价格累计暴涨47%,直接推高吨钢成本100元。
进口铁矿石涨价又贡献60元成本增量,叠加焦炭第二轮提涨50-55元/吨,吨钢总成本较6月底上升160元。
短流程电炉钢受废钢价格波动较小影响,废钢价格7月仅涨2.1%,成本涨幅仅80元,与长流程价差从150元缩小至80元,短流程钢厂接单积极性提升,部分区域电炉钢产量环比增3%。
三、库存与需求的微妙天平:超低库存VS需求淡季不淡
当前库存结构呈现出十年未见的特殊格局,且区域分化显著。螺纹钢社会库存同比下降40%,其中,华北地区库存同比下降45%,西北地区下降15%。
热卷社会库存同比下降28%,其中,汽车用高强钢库存同比下降35%,普通卷下降20%。
这种极端低库存环境,导致钢材价格即使在需求季节性淡季,也呈现易涨难跌的特征。
6-7月虽然面对高温多雨的天气,但国内日均铁水产量仍维持242万吨的高位,说明钢厂销售订单不差,也支撑焦煤和铁矿石需求保持较强韧性。
铁水产量的这种韧性,主要得益于国内外需求的超预期表现。从外需看,此前市场普遍担忧美国贸易政策可能压制钢材出口。
但实际数据显示,相关影响并未如预期般显现,钢材出口量保持稳定,短期出口下滑的担忧已被证伪。
这意味着海外市场对中国钢材的需求仍具支撑力,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均带动了铁水生产的持续性保持高位。
从内需看,在两新两重政策的持续发力下,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始终保持高位。
同时,即便处于淡季,建筑用钢需求的下降幅度也明显小于往年同期,基建和制造业等领域的用钢强度为铁水产量提供了坚实支撑。
综合来看,政策强预期点燃市场情绪,成本、库存与需求的三重共振,将钢材价格推升至年内新高。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