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有这么一家公司,明明是在中国发家,靠着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赚了2640亿,可就是不承认自己是一家中国公司,还将自己公司的总部迁到国外,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如今遭到反噬了。
这家公司就是跨境电商巨头希音,它主要经营各类服装,以及珠宝、化妆品、鞋等产品,如今它的业务已经覆盖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的营收就高达2640亿人民币。
但即使有着这么高营收的希音,也做着忘本的事情。2024年的9月,希音集团的副主席克劳尔,在一次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上,和主持人的交谈过程中,主持人提到了“大型中国公司希音”。
克劳尔就马上纠正主持人,说希音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公司总部已经迁到了新加坡,只是借助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而已。
这番话一出,许多网友纷纷指责这种行为,“白眼狼”、“吃饭砸锅”等评价大量涌现,但是希音公司对此却没有任何的回应,这种不作为的态度让网友更加愤怒了。
要知道,希音之所以能成功,就是中国的市场以及供应链为他创造了条件,而绝不是像他说的“只是借助”这么简单。
中国的产业链对希音有多重要,看看数据就知道了,希音有50%的供应链集中在广州以及周边地区,仅仅是广州的番禺区,就有超过500家企业直接为其供货。
广州全市涉及的服装以及相关联的企业,更是有将近5万家,服装品牌超过7000个,这种集群的效应才让希音能够快速整合设计、生产资源、面料,实现“小单快反”的模式,大大提高效率。
这种产业链的效率有多夸张,希音的订单能够实现从设计到上线,仅仅需要7天就可以了,而全球知名服装品牌飒拉则需要15到30天。
并且希音的结款周期通常为30天,如果是优质供应商,那么还可以进一步缩短到每周,这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的33%。
再来看看中国供应商的规模,纳入到希音供应链体系的工厂,至少就有6000家,其中超过3000家在广州地区。比如广州的新塘牛仔城,有80%的企业都是在从事出口的业务,这为希音提供了专业的牛仔服装的生产支持。
那么希音之所以不承认自己是一家中国公司,还将公司的总部迁到新加坡,其背后主要还是税收的原因。
新加坡和中国的税收情况是不同的,通过“国际总部奖”和“财务中心奖”等政策,希音在新加坡的税率能够低至5%到8%。
举个例子,2024年希音在新加坡的总营收为299亿美元,销售成本有248亿美元,那么毛利润就是51亿美元。
这种架构使得希音在2022年到2024年的3年中,累计在新加坡缴纳税款约4.4亿美元,这相较于中国来说节省了超过2亿美元。
还有另一方面因素,那就是为了迎合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在欧美市场的调研中,有62%的年轻消费者认为“非中国品牌”会更加符合其价值观。
于是希音通过在新加坡注册域名、使用英语客服等措施,淡化了中国的背景,将自身塑造成为“全球化时尚单品”,从增加动自己在欧美市场的营收。
一直坚持“去中化”的希音,如今的现状怎么样,数据最能说明情况。2024年希音虽然营收为2640亿元,同比还增加了19.8%,但它的利润却从2023年的92亿元,下降到78亿元,同比下降超过了15%。
除此之外,2024年希音应付关联负债,大幅增加了290亿元,与退货政策相关的负债增加了9.6亿元,未履行义务合同的负债也增加了快9亿元,这前前后后加起来,希音公司的负债率已经高达81.77%。
这一年,希音公司的市值从巅峰时期的7123亿元,跌倒了2137到4630亿元,跌幅超过了30%。
希音自以为是的将总部迁到新加坡,却将核心供应链以及生产基地留在中国,将利润集中在新加坡,这种模式很快就引起了海外监管机构的警惕。
比如英国的监管机构,就查出了希音的英国分公司将巨额的营收转移到新加坡,涉嫌逃避当地的税务。还有法国市场竞争总局,也其开出了4000万欧元的罚单,原因就是希音提供虚假的商品折扣信息,以及无法证实的环保证明。
希音这家公司对中国的供应链是非常依赖的,可如今出现了这种事情,那就很容易引起国内供应商的信任危机。
比如,2024年的时候,希音就因为版权问题被一家瑞典的服装品牌起诉了,这时希音竟然将全部责任都推给了供应商,直接导致了有20%的核心工厂选择和希音减少合作甚至直接退出。
有意思的是,希音当初为了迎合欧美市场选择“去中化”,但它又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这就让欧美的消费者对希音的形象产生割裂感,导致希音自己的品牌忠诚度受损,这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根据调查,2024年希音在欧美18到25岁的核心用户中的渗透率,已经同比下降了12%,复购率也从52%下降到了41%。英国消费者调研显示,有62%的受访者认为希音这是“不诚实”的行为,有38%的受访者表示会减少购买。
尽管希音在越南投资了700亩的智慧仓储中心,但当地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从而导致了希音出产能利用率还不足70%。2024年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越南的一家工厂因为电力短缺就停工了12次,这直接让希音损失了2亿美元的订单。
更加讽刺的是,东南亚供应商为希音生产的订单单价为中国的60%,但是次品率却高了15%,这样一来,就会让希音在东南亚的供应链变得不够稳定,并且次品率的增加也会进一步的损害品牌形象。
希音应该认清一点,自始至终它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离不开中国优越的环境,当它选择否认中国的时候,它的路就已经越走越窄了,反噬也会随之而来。
这也给其他扎根在中国的企业提个醒,不论自己有多么高的成就,都不能忘本,要始终担负起对本土的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得长远。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身份再惹争议,公司副主席称SHEIN是新加坡公司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Shein新加坡总部财报首度曝光,都披露了哪些关键内容?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