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商丘睢县的夜市火了——一个没招牌的小摊前,3元一份的炒面堆得冒尖,还裹着金黄的鸡蛋,冬天送热豆浆、夏天赠酸梅汤,65岁以上老人直接免单。摊主胡静被网友喊“炒面姨”,也被质疑“作秀”,她只回了句:“傻就傻吧,能让他们吃口热乎饭就行。”
这碗3元炒面,是胡静一个多月前从10元降下来的。她总看见深夜跑单的外卖员、刚下晚自习的学生,攥着皱巴巴的零钱犹豫半天,最后啃个冷馒头对付。“现在钱不好挣,我少赚点,他们就能多吃口饱饭。”胡静说,炒面成本近2元,算上料盒、筷子,每份也就挣几毛钱,一天卖300份,最多挣100多块——这点钱,全靠她卖鸡蛋灌饼、烤冷面的收入贴补。

没人知道,这份“亏本买卖”是她24年公益的延续。从2000年起,她就往孤儿院送物资、给敬老院做饭,摆摊后更是常给拾荒老人、失业者免单。化妆品店老板欧阳是她的老熟人:“当年我推三轮车卖衣服,她总塞热水给我,现在特意让她把摊摆我店门口,能遮点风。”
最让胡静泪目的,是一个雨夜的生日。一个刚下班的男孩坐在摊前说“阿姨,今天我生日,要吃大餐”,加了根香肠。她偷偷煎了俩荷包蛋端过去:“生日快乐。”男孩红着眼说“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份礼物”,临走还叮嘱她“姨别熬太晚,路上慢点”。“你看,他们记着我的好呢。”胡静擦着围裙上的油渍笑。

争议也跟着来。有人骂她“用过期食材”“想当网红”,家人劝她别干了:“挣这点钱,还挨骂,图啥?”她把手机里的留言翻出来:陕西网友说“想回老家了姨”,河南学生说“过年就去吃”,外卖员在群里发她的摊位地址:“3块管饱,还有热汤”。“他们喊我一声‘姐’‘姨’,比挣多少钱都踏实。”

如今的夜市摊,成了夜归人的“暖心驿站”:学生捧着炒面喝免费豆浆,外卖员蹲在路灯下扒拉着碗,胡静的铁铲和铁锅碰撞出脆响,把3元的善意裹进每一根面条里。她没说过“公益”“奉献”这类词,只说“人都有难的时候,等他们好了,再帮别人就行”。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