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爷爷奶奶带孩子?隔代养育的难题怎么解?政协委员这样说

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一些家庭的答案是,因夫妻分居、双职工等原因,担心幼无所养。从一定程度上,隔代养育能够为这一问题提供解法。有数据显示,上海3岁至12岁的儿童家庭中,近7成家庭需要祖辈协助照料与教育。然而,隔代养育的难题也不容忽视。政协委员建议,应正视祖辈作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提升老人养育第三代能力,并改变固有的社会观念。

代际养育观念差异大

“现在家长太精细化喂养了,完全按照母婴博主或者医生讲的来操作,一定要什么时候吃辅食、油盐必须要一岁半以后才能吃之类的,以前我们养孩子没那么多焦虑。”

“爷爷奶奶总对小孩有约束,比如吃饭不能用手抓,很小就要学会用勺子筷子,但孩子的肌肉还没有发育好,他们需要通过手指去探索这个世界。”

市政协委员、浦东新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潘秀红听过两代人的“吐槽”。“观念有分歧的话,不仅孩子养不好,且很容易影响家庭和睦。”

潘秀红等建议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推广面向祖辈的科学育儿知识。比如,在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中,专门开设“隔代养育”板块,通过社区培训,动员更多祖辈参与系统的科学教养知识学习,提升隔代养育能力,为隔代养育提供更加系统化指导和服务支持。

目前,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上海开放大学等高校机构已举办有特色活动、开设专题课程。“建议在社区范围内增强培训,动员更多祖辈的参与学习。”委员期待,这类课程不仅更新祖辈的育儿观念,更提供实操方法。“我们家就有这个需求,外孙女要吃辅食,但我们不会做,上网找教程学,却发现不同博主的说法不一样,就丢失方向了,缺乏权威性的教学。”潘秀红说。

为隔代养育提供全面支持

社交媒体上,“不建议老一辈带娃”“3岁前让老人带孩子一定是弊大于利”一类的帖子不少见。现实中,相较于请父母帮忙,部分父母更愿意花大价钱请育儿嫂,认为他们接受过专业培训。

如何打破社会上对隔代养育的负面认知?委员们提出两点建议,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宣传和专业解读,树立隔代养育的成功案例;二是纳入社会评价体系,例如在浦东新区最美家庭的评选中,将隔代养育纳入家庭发展、家庭共育、家庭心理健康等指标。

委员们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家庭和生育支持政策,为隔代养育者提供经济补偿。同时整合活力老人等人力资源,借鉴“时间银行”经验,建立互助志愿服务机制,发展“无偿+低偿” 服务,利用隔代养育资源,实现家庭托育服务降本增效。

上海各区以“宝宝屋”的形式为区域内1岁到3岁幼儿提供服务,被认为是值得深化探索的做法。潘秀红认为,在上海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议多建设“全龄复合”活动场地,充分考虑儿童主要照顾者的需求,为隔代养育提供全面支持。“这个方法比较容易实现,只是说是否想得到、是否肯尝试。”

原标题:《不要让爷爷奶奶带孩子?隔代养育的难题怎么解?政协委员这样说》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周昱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育儿   政协委员   难题   祖辈   家庭   建议   浦东新区   观念   上海   老人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